玖拾陸 作品

第422章 自有分曉

    溫宴頷首:“自然有信心。”

    杜老先生又問:“這是你的主意? 溫辭會願意嗎?”

    溫宴答道:“我祖母 兄長性子平、溫吞? 但他能扛得住事。比起靠家裡替他奔走,我想,兄長更願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擊碎質疑。”

    昨兒商議之時,溫宴問過溫辭,溫辭沒有猶豫。

    杜老先生笑了起來。

    是? 侯府老夫人的評價? 與他對溫辭的評價? 一個樣。

    今晨? 溫辭到書院來。

    杜老先生看得出,溫辭受了些影響。

    到底是年輕人,突然遇到這種事? 坐立難安都正常。

    但溫辭處事沒有亂,起碼面上端住了,依著吩咐做事,也沒有與人起衝突。

    有客氣地問到溫辭跟前的,他客氣地答“沒有”。

    有不客氣地在背後指手畫腳,他就當不知情。

    至於當面跟溫辭不客氣的,暫時還沒有,不過,隨著事態加劇,遲早會有。

    真到了那時候,杜老先生想,溫辭應該也能進退合適、應對有分寸。

    因為,他看出來了,這個學生,心氣高,亦有韌勁。

    杜老先生教了一輩子的書,見過很多有天分的學生,甚至是勤奮又有天分的學生,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有韌勁、面對磨難時能咬牙挺住的學生。

    勤能補拙,但韌性,卻有可能一輩子都磨不出來。

    朝堂風雲變幻,起起伏伏,太過正常。

    沒有誰能永遠順利地走青雲路。

    書院以讓學生金榜題名為目標,但他個人,更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學生,能在進入官場後,一直髮光發熱。

    無論是在小地方累資歷,還是大衙門裡求前程,能熬得住,穩得住,通身的學問能為百姓謀福祉,那才不算白讀了那麼多聖賢書。

    溫辭就是這樣的學生。

    天分中上,不算拔尖,很刻苦勤奮,家裡有些背景,能給他鋪一鋪路。

    歷練一些歲月,磨出來了,能在朝堂上做不少事情。

    這樣的人,不該折在這個時候,也不該讓他揹著汙名去走以後的路,那樣,就太可惜了。

    而經歷困難,就像是外頭呼嘯著的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