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西風半部沙 作品

第379章 穩定而且原始的悲哀

  “現在有些產品我們還是卡在規模上面,你是做企業的這方面經驗比較豐富,可以給所有人做參考。”

  周老找來那邊和同學做實驗的季東來,叫過另外一個負責人交代道。

  每年首都理工都會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加入,如同季東來這樣貧寒出身卻十分努力得體的學生還是罕見,大凡出現有一個,周老都決定給予足夠的重視。

  “我叫季東來,你好喬師兄。”

  衝著來人季東來伸出手,對方趕忙打了一聲招呼,接著帶著季東來進入項目組開始介紹項目進度。

  這個項目涉及到航天的某個領域,本項目組前幾次攻克的橡膠技術已經成功的運用到相關領域,這次涉及到的是把這些產品量產。

  “我們國家的航天項目不同於國外的某些機構,每次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務上天,所以必須要求很多零件能夠量產,而不是以前那種單件。現在我們存在的一個困難是,單件小批量這種微量化控制沒問題。”

  “一旦進行了批量化肯定會出現問題,單件生產的時候我們的合格率能夠達到百分之百,但是批量化的合格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七十。這在航天領域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必須達到百分之百,你和李明那邊比較熟悉。”

  “如果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種微量化控制,在批量的時候把合格率控制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們就能夠有把握把成果交上去,現在交不上去,東來你多費心。”

  喬師兄上來就給季東來一個難題,不光是對方的這個領域,即便是普通工業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中也存在這個問題。

  當年的松下彩電,對方要求實現合格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然後聯合所有彩電供應商進行各種過程控制。

  接著創造了松下奇蹟,當年的日本製造風靡全球和這件事有很大關係,但是華工不同於電子產品的生產製造。

  松下把幾乎把產品進行了全範圍的分包,每家工廠生產的產品絕對不超過兩種,出現了所謂的業精於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