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異思劍 作品

第九十一章:除夕來臨之前

    寧長久笑了笑,道:“看歌樓的姐姐們跳舞哪有看你嫁嫁師父舞劍來得賞心悅目,到時候若真去看了,讓小齡失望了,那可就不僅花錢還糟心,不如留個念想。”

    寧小齡一聽,覺得有道理極了,將錢袋揣入懷中,小心收好,道:“那聽師兄的!”

    吃過了飯,寧長久與她一道下了樓。

    冬日的寒風穿堂而過,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卻透著熱鬧與喜慶,許多店門口已高高掛起了紅色的燈籠,高頭大馬的馬脖上,許多也纏上了綵帶,踱踱地向前走著。

    “師兄,你先前離開的時候,是不是給那個叫樹白的小子施展了什麼法術?”寧小齡忽然問。

    寧長久微驚,笑道:“師妹不光境界漲了,眼力也漲了不少啊,倒是沒有辜負你壓榨的小雪狐。”

    寧小齡好奇問道:“師兄施展了什麼法術啊?”

    寧長久道:“一點雕蟲小技而已,算不得什麼。”

    寧小齡冷哼一聲:“又打機鋒,師兄遲早要頭髮掉光!”

    寧長久道:“陪師兄在城裡走走吧,明明才兩個月,但總感覺……像是幾年沒回來了一樣。”

    寧小齡嗯了一聲,慵懶地伸展了一下身子。

    其實一路行來,許多人都對這對師兄妹投來過異樣目光,倒不是因為什麼特殊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穿得實在單薄。

    這個月已下了好幾場雪,冬天的陽光再明亮也沒什麼溫度,青瓦縫隙間的殘雪當然也遲遲難以消融,瓦簷下懸掛著的冰凌折射著日光,更像是一片犬牙錯互的簾幕子,可以一直掛到今年開春。

    這般寒冬臘月,一城繁華之地的人,大都穿著狐皮貂皮的裘衣,而平民百姓則要差上許多,有錢些的穿著或棉或絲的衣裳,窮困的則依舊套著葛麻製成的袍子。

    而寧長久與寧小齡此刻都是修道中人,禦寒能力與普通人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寧長久倒還披著件防寒的外套,寧小齡則只是一身清冷道裙。

    她倒是不覺得冷,只是看別人穿那麼多,再加上一道道異樣的目光,心理層面便冷了一些。

    “師兄我們去買些厚點的衣裳吧,穿著裝裝樣子。”寧小齡提議道。

    寧長久忽然伸手向著橋頭那邊指去:“師妹別慌,這不還有穿得更少的嗎?”

    寧小齡踮起腳尖,順著他手指的位置望了過去。

    之間那跨河的大拱橋邊,一棵樹葉凋盡的大柳樹下,一個少女衣衫單薄,揚著長長的袖子,赤著腳在冰冷的地板上起舞著,一個老人坐在她的身邊,眼睛上蒙著一塊黑布,手中拉著樂器,聲音被人群淹沒,雖難以聽清,卻總帶著淡淡的蒼涼意味。

    寧小齡拉著他的袖子,道:“師兄,看看去。”

    寧長久便被她拖著向著橋邊擠去。

    臨近除夕是很好的日子,許多殷實之家也喜歡在這個時候討點彩頭掙些喜慶,哪怕是對於路邊那些行乞的,也是願意多給幾枚銅板的。

    但這對父女前面的盆子裡,卻見不到什麼錢,許是因為這歌舞太過清冷,衣著也太過素色,那二胡咿呀咿呀地拉著,更像是辦喪事一般,白白破壞這城中的熱鬧,這大橋邊本就是城中最熱鬧的地,留他們一席之地賣藝也算是良善了。

    那跳舞的小姑娘年紀看上去很小,約莫和寧小齡差不多,而她身子卻瘦極了,起舞之時那衣裙很不合身,便顯得有些臃腫,少女露出的腳踝更是宛若皮包骨頭,談不上什麼美感,只讓人心疼憐惜。

    她唱的似是這城中的方言,寧長久大概能聽懂幾句,那唱詞好像是什麼“樹黃鳥去,白雪悠悠堆殘碑,當年渡口舟遠去,蘆花成雪幾年頭,珠黃玉老,一聲一聲嘆奈何……奈何。”

    音調倒是婉轉哀傷,聽得出是練過曲兒的,只是這唱詞哀婉,確實討不得喜,這等佳節日子,自是沒人願意聽這些的。

    寧小齡也聽不懂她在唱什麼,只是想著自己爹孃弟弟死後孤苦伶仃的日子,不由共情,便掏出了錢袋,抓出了一把,嘩啦啦地灑入了盆裡。

    那拉二胡的老人無動於衷。

    跳舞的少女則是停下些身子,對著寧小齡福下身子,行禮致謝,清瘦小臉微低,籠著寒霧般的眼眸悽悽然看著她,滿是感激。

    寧小齡被那如泣如訴的眼神看得嬌軀一震,又嘩啦啦地排了一些銅錢進去,那少女柔軟的身子又是一福,不停地道謝著,弱不禁風的模樣似是隨時要傾倒在地。

    寧小齡做完好事之後,腰桿子都挺得直了些,很是闊氣地擺了擺手,道:“不用謝,跳你的就是。”

    寧長久站在一旁看了會。

    看得出這個小丫頭還是有底子的,這身姿應該也是常年苦練過的,只可惜這拉琴的老人好像不識風情,好端端的苗子跳這般喪氣沉沉的歌舞,一口一嘆又一句奈何,也奈何他人不願施捨銀錢。

    越過人聲嘈雜的街道,兩排矮矮的屋簷進入了視野。

    走過了繁華的街區之後,那矮小古舊的房子下,寧小齡感慨道:“這世上還是苦命人多。”

    寧長久道:“是啊,所以修道之人更應挑起重任。”

    寧小齡點點頭道:“其實我知道,哪怕我剛剛給了她這麼多錢,之後肯定還是會被人苛刻,說不定依舊連一口飽飯也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