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龍九 作品

第384章 七月十五,鬼門大開

    夜明珠拿出來了,滿室生輝。

    常子衿道:“抬頭三尺有神明,掌櫃的就是提醒我們不能亂說話,以免得罪鬼神。可是,我沒有不敬的意思,只是奇怪,這個地方怎麼會有這種風俗?整個鎮上的人都不點燈怎麼吃飯,怎麼勞作?”

    鳳九霄道:“既然知道今天是特殊日子,想必他們應該早就吃完飯了。而且,大晚上的,還能啥活動。”

    他看了看劉滅周,“你在蜀地多年,或聽說過這種風俗?”

    他知道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節,是佛教的盂蘭節。民間俗稱為鬼節。

    另外,一年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穫之神,也是掌管刑殺之神,是中國的死神。歷代處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之後,即稱秋後問斬。

    此外秋祭的日期過去是隨意的,立秋以後任何時間都行,到了南朝,終於定下七月十五為祭祖之日。

    總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淵源是先秦時節的秋祭。

    七月十五的習俗活動多姿多彩,基本可以歸結為八類。

    第一,薦新祭祖。

    第二,焚楮送亡。

    第三,布田祈谷。

    第四,普度施孤。

    第五,娛神賽會。

    第六,贈羊寓教。

    第七,化生祝子。

    第八,燃燈祈福。

    其中最後一條,燃燈祈福,《史記》便有記載,西漢漢武帝時候就有了用點燈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習慣。點燈,通常的說法是點燈照冥。亡人在冥界,是陰暗的,點燈照亮他們回去的道路。還有種說法是祭神,也是給神靈看。

    各地風俗當中皆有點燈一說,怎麼此地偏偏有“滅燈”一說?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鳳九霄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燈滅了,沒有了光明,黑暗便侵襲而來。

    所謂神的旨意,無非是某些人為操縱,為了一己之私,犧牲大眾利益。

    《史記》記載,昔年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

    河伯,神也,娶媳婦就娶媳婦吧,怎麼娶個媳婦把老百姓給娶窮了?想必其中有貓膩!

    西門豹曰:“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後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有頃,曰:“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復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頃,曰:“弟子何久也?復使一人趣之!”復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

    此處當拍案叫絕!

    先投老巫婆入河,有頃,關鍵是巫嫗居然“沒上來”!這還了得?讓你傳話你居然一去不復返,樂不思蜀,這不是找我西門豹的臉嗎?再派個弟子下去!呵!不愧是一脈相承,弟子下去了居然也不上來了,那就再投下去一個,有多少投多少,特麼的我西門豹不信他們最後一個也不上來回話!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長老、吏傍觀者皆驚恐。西門豹曰:“巫嫗、三老不來還,柰之何?”欲復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門豹曰:“諾,且留待之須臾。”須臾,豹曰:“廷掾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後,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

    瞧瞧,什麼河伯娶婦,分明是幾個神棍為了騙錢設了個騙局。

    其中巫嫗是主謀,聯合了三老、廷掾,一起佈局,一起造勢,一起謀財害命!

    巫嫗固然該死,但三老更該死!三老是誰?那是老百姓共同推舉出來的有威望的人啊!辜負了老百姓們的一番信任!

    廷掾是縣令下屬小官,為了區區蠅頭小利,置百姓生死於不顧,送了多少花季少女的性命?自然亦該死!

    如今這柳樹客棧居然有“滅燈”怪習,處處透著詭異!

    黑暗是罪惡的遮羞布。

    多少罪惡都是在暗夜發生?

    窗外不時幾聲梟啼,更增添了幾許恐怖。

    李二妮在想,今天是七月十五,鬼門大開的日子,一會會不會有鬼出現?

    她越想越怕,不禁向曾詠身上靠了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