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尾 作品

第102章 授道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視角,文字駕馭能力的不同,表述事情的方式也會不同。第一人的表述,詳細詳實,新聞事件的開始、過程、結果都有,是一個完成的故事。犬的顏色,犬的死法,馬奔跑方式,一目瞭然。”

 “第二人的表述,語言簡潔,更傾向於交代事情的結果,黃犬在通衢上,被‘逸馬’蹄殺。我們能夠分析出他的視角,傾向結果,簡略過程,忽略原因。”

 “第三人的表述,已經沒有傾向,直接說一個結果。黃犬在被殺,何時、何地、何因都沒有交代。單單看這段兒文字,我們只能知道黃犬臥在通衢,然後死了。在想獲得更多信息,獲得不到。”

 “歐陽修的表述,‘逸馬殺犬於道’,文字精簡,我們能夠知道犬被馬在道上殺了,簡略交代事情的過程和結果。但是內容很簡略,更像是記錄歷史,不是新聞。”

 “新聞寫作的要素,這個哪位同學能夠回答。”

 一位女生站起來說道。“譚老師您好,教材概括為5w1h要素,也就是人物(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發生過程(how)。”

 譚華笑著示意女同學坐下,說道。“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學都知道,卻沒有站出來回答,這是不是說明我剛剛講的第一個問題,不畏困難的勇氣。開個玩笑,我們接著說。新聞寫作六要素,如果以六要素剖析四人所說,沒有一人是完整的新聞稿件,但是他們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可以看出端倪。”

 一位男同學舉手,打斷譚華的講課,譚華停下來,示意男同學站起來講話。

 “譚老師,我有一個疑問,向您請教。”

 譚華微笑著說道。“請講。”

 男同學說道。“胡適先生和黃侃先生在北大課堂上,關於文言文和白話文的精簡展開討論,最後胡適先生更勝一籌。譚老師,我想請問,關於這一點,你的觀點是什麼?”

 譚華抬手示意男同學坐下,說道。“首先,我說一句題外話。我捍衛並尊重言論發表的自由,也包容個人觀點的偏見。胡適先生認為白話文精簡,他舉了各種例子。黃侃先生認為文言文精簡,也舉了各種例子。舉例證明的觀點,是個人的觀點。個人,避免不了個人的偏見。當然,我的觀點是認為文言文精簡。”

 “說到舉例,我也舉幾個例子。《老子》五千言,講盡天道規律;《孫子兵法》6111字,說盡兵道水勢;《大學》2212字,闡明人道修行。這是華夏民族的瑰寶,這一點大家沒有意見吧。”

 “《戰爭論》多少字,《聖經》多少字,《新聞學概論》多少字,這些著作表達什麼主旨。可能會有同學說,我舉的例子不對,這一點我也承認。請同學們想一想,一篇文章中,古人寫作一篇文章,文字重複率是多少,今人寫一篇同類型的文章,文字重複率是多少。別的不說,僅僅‘的’字出現多少次。”

 男同學站起來,接著說道。“譚老師,不論文言文多麼精簡,新聞稿件不能用文言文創作。”

 譚華笑著解釋說道。“是的,新聞稿不能用文言文寫作,但是,我們不能不學習文言文駕馭文字的能力,白話文的寫作也是考驗駕馭文字。為什麼有的人寫作的新聞稿讀了讓人耳目一新,有人寫的新聞稿卻不能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