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尾 作品

第132章 古藺心聲

 下課回到宿舍,古藺難得沒有出去,坐在椅子上一聲聲唉聲嘆氣,像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

 何勁聽了一會,問道。“古藺,你怎麼了,唉聲嘆氣。”

 古藺說道。“工作上的事,有點發愁。”

 何勁“哦”一聲,繼續沉浸在他的世界裡看書。

 陳明輝搬出去,空了一個床位。書桌上還有陳明輝的書籍和自學資料,沒有人動他的桌子。

 床上空著,放了四人的行李箱。

 宿舍少了一個人,空間變大一些,四人安靜的坐著,時不時有一聲嘆氣聲。

 張記研究著俞信寫的資料,順著唐銘的思路不斷擴展他的計劃。

 俞信即將參加土地拍賣,這是北新的大事件,是北新前進一步的標誌,也是張記最擔心的事。

 擔心沒有意義,張記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俞信的能力,相信他能順利拍下第一塊土地。

 棗城市拿出三塊土地拍賣,市中區城西一塊,新城區兩塊,三塊土地性質都是建築用地。

 俞信看中市中區城西的土地,依靠市中區的人口基數,快速銷售有保證。

 新城區是新城,雖然有市政府支撐,發展速度緩慢。

 新進人口和買房人基本是政府機關人員,缺少學校和生活區的配套設施,購房人基數太小,影響銷售速度。

 張記同意俞信的建議,參加土地拍賣競拍市中區城西的建築用地,並且告訴俞信,允許溢價20競拍。

 唐銘看好房地產發展,田明峰也看好房地產發展,讓張記不明白的是,他們為什麼看好房地產發展。

 田明峰龐大的專業術語,從國家規劃說道人口紅利,指出房地產發展勢在必行的趨勢。

 唐銘的看法比較簡單,資源不平衡迫使人口流動,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人口整體向東部流入。

 人的資本階級性,決定人員流動的地域選擇。人口流動最直接的需求,就是買房子安家需求。

 張記發現他的夢境越來越不能帶來金手指作用,他所知道的一切很多人都知道,這不是他獨有的優勢。

 而且,他了解的是整體趨勢,對於某一個行業細節發展,知之甚少。

 不止一次懷疑夢境的真實,可是夢境的中記憶深刻的事件,一直在現實世界發生。

 在古藺嘆氣的第n次中,張記起身離開房間。

 自從幫史殊做飯以後,張記決定向史殊學習做飯。一星期中,找三天空閒的時間,去向史殊學習做飯。

 學非淺嘗所能及,藝必精研而後成。

 做飯也是一門複雜手藝,各種調料和配料的作用,張記背誦的滾瓜爛熟。

 史殊沒有考過張記對調料和配料知識的掌握,只是向張記講食材故事,講配料和火候的重要性。

 史殊是魔都本地人,田明峰是西北人。夫妻兩人,一人口味清淡,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一人口味比較重,追求配料的味道和火候爆炒。

 幾十年的生活磨合中,也磨合兩人口味。不論做什麼,田明峰都不會批評。

 田明峰很少到外面吃飯,哪怕是應酬,也很少吃外面的食物。

 做完飯,張記和史殊一起吃飯。史殊堅持食不語,吃飯時只有吃飯輕微聲音。

 吃完飯後,史殊會給張記和田明峰泡茶。來的次數多了,泡茶便由張記來做。

 泡上一壺茶,三人坐在客廳裡,慢慢喝。

 有時候,史殊也會修剪盆栽,小剪刀輕輕剪下多餘的枝椏,用報紙保住枝椏,丟到垃圾桶裡。

 史殊最喜歡的是菊花,陽臺上養了4盆菊花,2盆黃菊,2盆白菊。張記見過菊花開花,大朵黃菊白菊,煞是喜人。

 張記對菊花的瞭解侷限於詩歌,“採菊東籬下”、“獨立疏籬趣無窮”、“戰地黃花分外香”等等。

 在史殊口中,菊花變得不一樣,菊花的歷史,菊花的科目,菊花的故事,菊花在中國人和日本人心中的意義,信口捻來。

 回到宿舍樓下,張記給何勁發了短信,問何勁古藺在不在宿舍。

 等何勁回覆不在,才回到宿舍。

 張記以為事情可以過去,可是連續五天,古藺沒有強求張記寫歌,只是有張記在時,他就會唉聲嘆氣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