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尾 作品

333 狐狸才能對付狐狸

 李通、馮軍幾人前往機場,只剩下李總和張記2人。

 坐在魚館茶室裡,張記看向外面的包間,感覺有些格格不入。

 魚館吃魚,茶室喝茶,怎麼都感覺有一些違和感。

 李總看出張記的違和感,說道。“魚館茶室,是不是感覺有些不合?”

 張記點頭,說道。“有這種感覺,魚是腥物,茶是淨物,兩種事物格格不入。”

 李總笑著解釋道。“這間茶室是老闆的私人茶室,是紀念他父親建的。”

 “他父親是打魚的,打了一輩子魚,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老了老了,喜歡上喝茶,尤其是正山小種。”

 “可惜啊,老人家好日子沒過上幾天,只喝了4年小種。中午休息時,躺下就沒有起來。”

 “老人打魚,最喜歡的還是吃魚。船上支鍋,清水煮魚。後來條件好了,慢慢也就變著花樣吃魚。”

 “木桶魚是後來改進做法,多了很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唯獨少了簡單。”

 “世間事最是簡單,一撇一捺,多了一個人,也就多了麻煩,變得複雜。”

 “龍多天旱,媳婦多了難吃飯,人多就亂。道理啊,只有幾個簡單的字,蘊含複雜的道理。”

 聽完李總故事,再次打量茶室,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魚館,茶室,格格不入,因為父親的思念,結合在一起。

 張記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說什麼才能表達兒子思念父親的思念。

 想到他的父親,張記不由搖頭。

 張樑子喜歡喝酒,愛好鬧事,最有能耐的就是驢踢馬槽窩裡橫。

 這是張記對張樑子的印象,也是張記對張樑子刻板印象。

 “真羨慕這樣的父子情。”

 李總一笑,說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以為這是故事的全部。”

 “故事還有另外一半,父親之所以喜歡和正山小種,是因為兒子將過期的茶葉拿回家。父親不識貨,以為是好茶葉,平時捨不得喝,只有想念兒子的時候才會喝。”

 “深圳變遷,改革洪流。兒子一直在外面忙著事業,一年只有逢年過節時候回家。有幾次,春節也沒有回家。”

 “還有幾次,兒子路過家門前,車子停在家門前,下了車卻沒有進家門。父親站在門口看著兒子下車,喜悅慢慢變成難過。”

 “一盒50g茶葉,喝了4年沒有喝完。老人走的時候,茶葉還剩一半。你猜兒子看到茶葉是什麼心情。”

 張記臉色難看,搖搖頭,沒有說話。

 李總接著說道。“兒子看到茶葉,看了看日期,發現茶葉過期了,直接丟掉了。”

 “母親撿回來茶葉,然後和老人骨灰放在一起入土。過了兩年,春節團圓飯時,母親喝了一口茶,知道是正山小種,說起往事。”

 “可是,這些有什麼用。人已經死了,死了就是死了。初一,兒子跑到父親墳前磕了三個頭,思念慢慢照進現實。”

 張記嘆氣,仰頭看向茶室房頂,說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李總說道。“人啊,總是學不到書中的道理,所以說啊,盡信書不如無書。可是,書中的道理,何嘗不是一個人一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