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山尾 作品

第1151章 體質過敏

 出租車停在密州人民醫院門前,司機回頭看一眼沉睡的張記。

 到了目的地,他要離開,不能讓張記一直在車裡睡覺。

 急匆匆的從泉城打車到密州醫院,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事,而且是家裡人的大事。

 不忍心也要叫醒張記,而路邊不能停車,他還要去開車回去。

 “醒醒,到密州人民醫院了?”

 睜開眼,看向司機,張記問道。“到醫院了?”

 司機說道。“到了,你看人民醫院的牌子,錯不了。”

 錢包抽出一疊錢,數800元交給司機,張記下車撥打張華電話。

 張樑子到密州骨科醫院治療股骨頭壞死,保守療法可以不用做手術,中西結合的療法,能夠治療股骨頭壞死。

 張芸從其他地方找來的醫院,說是有人在這個醫院治療好股骨頭壞死。

 張樑子住院動手術風險高,花費大,不如保守治療,不用更換股骨頭,也可以根治股骨頭壞死。

 住院第三天,注射脈絡寧第一天,張樑子過敏性休克。

 手機查詢脈絡寧過敏,信息顯示內容太多,張記不知道應該相信哪一條信息。

 醫療糾紛案例,不管誰的過錯多,誰的過錯少,都是無法準確劃分責任的爛賬。

 醫院想要挽救每一位病人,不希望病人在醫院出事,病人也想要健康開心的出院,不希望躺在病床上。

 來到6樓重症監護室,張記看到神情憔悴的張華。

 隨手放下揹包,張記拿出煙,遞給張華一根菸。

 來到樓梯間,兩人沉默的抽菸,沒有說話。

 該知道的過程已經知道,最重要的是張樑子的身體,是否能夠恢復。

 國際沒有腦死亡的評判標準,腦ct也無法有效的監測腦力活動。

 科技手段不是萬能,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也沒有讓受損腦細胞逆轉恢復的能力。

 醫生的定性不是最後的定性,張記需要更精準的定性,然後再決定如何做。

 “每天下午三點探視,探視時間15分鐘,一次也只能進去一個人。”

 “你也看到房間裡的人,他們都是重症監護室的家屬,生病的、車禍的、幹活砸傷的都有,都在外面等著。”

 “探視時候和醫生聊了聊,他的意見是腦細胞大量死亡,大概率是植物人。”

 “預定了腦ct檢查,確定腦部活動,監測腦細胞的活性。”

 “我同意了,也在申請單上簽字,不管如何先做了,然後再說。”

 吐出一口煙,張記說道。“來到路上找了律師,律師還沒有給我聯繫。”

 “醫療糾紛案件過程很麻煩,立案到法院審判週期很長,需要6到9個月時間。”

 丟掉手中的菸頭,胸悶的感覺強烈。

 自責僅僅纏繞心臟,心跳跳動就會痛一下。

 可事情已經發生,雖然不願意壞事情發生,壞事情還是發生了。

 骨科醫院安排兩個醫生過來看望,可他們過來的目的不是看望,而是過來打探消息。

 活與死的界限,應對的措施不一,也需要準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