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章 通鹽、焚誣(三)

    “同知大人……”

    劉書辦膝蓋落地,雙眼滾出淚珠來,以求得葉永甲的憐憫。

    “劉書辦,是不是你縱的火?”葉永甲溫和地問。

    “絕不是啊,肯定另有他人,說不定放火的已經被燒死了呢……”說罷,他自己都覺得可笑,內心七上八下的。貓一般看著同知大人。

    “放火的怎能把自己燒了?一定是活人,毫髮無傷、全身而退的活人……”

    劉書辦瞧了瞧自己身上,衣服上連洞都沒漏一塊,只有少許不整齊的皺痕。

    “您看看,”他低頭指著腦袋上的一小點破皮,“那是木樑擦破的,不算毫髮無傷……”

    有幾個兵丁也忍不住鬨笑。葉永甲在這種場面下不想笑。眾人也便止了口。

    “好了。他不一定是放火的人,先押在監獄號房,等盧知府裁決。”他一揚手,幾個人用繩索捆了劉書辦,朝監獄那頭走去。葉永甲則率剩下的兵丁回了衙門。

    這一場大火,雖撲滅了所有洩密的可能,但也給陳州帶來不可量的損失。據籌事房所計,火災共焚殺一十二人,屍首無存,僅劉書辦倖免;冊籍字據等俱燒沒,淮寧百姓戶籍土地之數皆無;還有各地稅賦、官員俸祿等常例之數皆失,更不用提房屋盡毀,還需重新修造。

    都是為了盧德光的官道亨通,因要撫平知府大人恐懼的心靈。

    不過趙授得了消息,便放心地去分派私鹽,在淮寧大張旗鼓的招攬百姓,有官軍盤查,鹽商就取出那張憑證,以為靠山。正在趙知縣賺得盆滿缽滿之際,不遠處的衙門也開了堂,準備將殺人滅口尋一個正當的理由。

    作為同知,葉永甲也在坐。與他初來陳州見識的王伯一案不同,這次將由他親自參與審理。

    “報上名。”盧德光自然先開口。

    “小人姓劉……”劉書辦答。

    “據葉同知等人言,汝於當日慌忙逃竄,且衣著不亂,身上無傷,甚為可疑呀,”他一乜葉永甲,“確有其事?”

    “只有天靈蓋處擦了一小層頭皮,別無傷勢。”葉永甲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