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

    衛懷因此擔任上了盟主。當然,他同時也沒忘了那兩位兄弟,便推舉楊、夏二人任了文壇的副盟主,以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他三人自此信念愈堅,俱為改革之業不辭勞苦,這是任何勢力都撼不動的。於是,他們在這些日子裡便顯得齊心協力、勤勤懇懇,共為官府諫言凡三十條,採用者凡十九條,皆使百姓大小受益,思和書院與廣思壇儼然成了民眾眼中的聖地。

    彈指一年過去,廣思壇的聲勢已非昔日可比,如今倒是連官府也不敢輕易得罪了。可正當這如日中天之時,夏元龍卻要因事離開一陣子了。

    “信上寫的什麼?”衛懷見夏元龍直直地盯著桌上的信,怕打擾了他,便慢慢問道。

    “家裡的事。”夏元龍苦嘆了一口氣,隨後悶悶地蹲在那裡,張大呆滯茫然的眼睛,愣了好一會兒。

    “看來不算是好事……”楊懷繩低聲道。

    夏元龍隨後趴在桌上,放聲大哭。

    楊懷繩本想去慰撫一下他,卻被衛懷伸手攔住了。

    “先別打攪他了,讓他哭一會兒再說吧。”

    二人便靜坐不動,連心情也被攪得沮喪不已,悲慼地覷著元龍。

    頃刻,夏元龍站起身,抹了抹眼淚,眼圈腫紅。他朝天又吐了一口氣。

    “賢弟,家裡是出什麼事了……”

    “我的叔父……”夏元龍抽泣著說道,“我的堂叔打小看著我,對我視若己出……我自從離開鄉里,便沒再見他一面……今日得了家中的消息,說是堂叔……”他頓了一下,又默不作聲了。

    “我們明白。”衛懷上前勸慰道。

    “我想我該看看他去……可這裡還有公事纏身,我……”夏元龍無奈地搖搖頭。

    “這樣吧,”衛懷道,“你先回鄉探望探望,這裡的事全留給我。”

    “那可要十來天……”

    “便是一年我也讓你走。”衛懷說著,轉身從褡褳裡拿出五兩銀子,交付到夏元龍的手中。

    “你回鄉應該是去松江吧?那你就收著這筆銀子,權作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