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

    在送走吳思經之後,葉永甲與蔡賢卿也離開了縣衙,二人仍穿著一身便服,到客店裡隱瞞了姓名住下,掌櫃見他們這樣打扮,也不懷疑,收過銀子,忙令人安排了間空屋。

    “這客店是誰的,查過沒有?”葉永甲一面去取蠟燭,一面問道。

    “廷龍小聲些,”蔡賢卿回身把門閂插緊了,“以防萬一。”

    葉永甲默默點了點頭。

    “您放心吧,就算這家店真是那廝開的,他也不敢拿我們怎樣,說話謹慎些便是。”蔡賢卿不以為然地坐到椅上。

    眼看天色漸晚,葉永甲在桌前點了一枝蠟燭,隨即說道:“今日可謂收穫頗豐,多賴蔡老步步為營,才把他的話全都套了出來。您看他出的那條計策,可從來沒有和我們商量過,必是與番商暗中通謀,提前設好的計劃。我適才思考了一會兒,對吳思經的動機有了種種猜測,但實在拿不準主意……想與蔡老討論一下。”

    “嗯,我心中同樣疑慮,”蔡賢卿面色凝重,“最好今晚琢磨出個應變的法子,不能一直處於被動。”

    “我十分明確的一點,就是吳思經可以在運送木材上獲利。此人唯利是圖,若不如此,他是絕不會這麼提議的。”葉永甲道。

    “但木材怎樣都要運的,為何非得叫我們自工部取?”

    “對啊,工部……工部……”

    葉永甲緊皺起眉毛,不停地念叨著這兩個字,也不知來回唸了多少遍,卻忽而在某一刻默不作聲了。

    “怎麼了?”蔡賢卿關心地望向他,見他的雙眉慢慢舒展,目光裡也透出了興奮之色;為防看不真切,他又藉著火光點燃了另一根蠟燭——葉永甲整張臉的輪廓都清晰了。

    “蔡老,這極有可能是他們內部分歧的結果!若是自購木材,或者行船遠運,皆須花費不少,因此眾番商不願分利,才有了吳思經轉求朝廷這一著。番商們減輕了負擔,自然就肯與他分享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