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

    葉永甲把文書的封皮揭開,上面赫然寫著:‘中書省奏請海防新政之疏’。

    “您打算對海防下手?”他抬起雙眼,疑惑地看著鈕遠。

    “你不是也這個意思?”鈕遠坐到一旁,問道。

    “最近海疆確實不平,”葉永甲又翻起了一頁,“看閩粵一帶遞來的戰報,自今年三月開始,海寇便不斷侵擾沿海州縣,搶奪一番即去,官軍追則中伏,不追又將坐視焚掠,這段時日實是艱難。”

    “可問題出在哪兒?不就是武備廢弛嘛!”鈕遠指手畫腳地說道,“正當如前時一般,再行變法,整頓軍事!”

    “要論這個,我是與奉相一條心的,”葉永甲合上奏本,但並未拿起筆,而是指了指自己的心,“可賊患方興未艾,在此時大舉革新,傷及的只有百姓。江南形勢與邊塞不同,斷不能與前時一概而論。我的建議是,海防應當嚴加籌辦,但要是奏書裡這麼個改法,恕在下難以信服。”

    鈕遠從來都不願意聽別人的異議,見葉永甲也在此處大發議論,當然很不高興,直接把頭側了過去。終於等到對方說完了,他才冷著一副老臉,撇起嘴問:“說這麼多,葉尚書到底籤不籤?”

    葉永甲被問愣了。待片刻回過神後,他卻並不感到惱火,反而從容地微笑了。這笑容不是無奈,彷彿有一種聽之任之的意思,點頭道:“哦,不算怎樣,下官會籤的。”

    他拿了枝筆,飛快地在奏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就遞還給了鈕遠。二人沒有絲毫眼神的接觸,鈕遠直將奏疏從他手中抽走,夾在腋下,便轉身一步步走下臺階,離開了兵部衙門。

    “丞相,容我簡單說一下變法的事宜。”

    鈕遠看了眼柳鎮年,又看了一眼坐在旁邊傾聽的桂輔。

    “若要解決海患,必先探尋海寇動兵之由。這些賊人本來沒有頭領,只是各自為戰,散兵遊勇,故而經年蟄伏,不敢進犯天朝。如今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是因有一名夷國逃兵自南洋來,佔據一處小島,以金銀糾集部眾,廣收賊心,為之繕甲磨兵,慫恿他們來犯天威。於是據此可知,他們人數不多,只得抄掠百姓,不能攻城掠地。而官府遲遲不可滅者,無非兩點:第一,離他們巢穴太遠,無法徹底掃蕩;第二,他們來去無蹤,行軍神鬼莫測,官兵一旦疏忽,便要為其所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