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館長 作品

第4章 大受震撼

    份,發的幾則報道。

    他們的標題大同小異,內容也如出一轍。

    他們採訪了死者的家人,對死者的家庭情況、出事前後的行動軌跡做了一番報道。

    他們著重強調了死者剛生完二胎兩個月,受夠了每天在家帶娃的生活,要出去和朋友聚聚會、喘口氣。並且還暗示,死者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媳關係可能不太好。

    他們還繪聲繪色地描繪,死者要外出聚會的當天下午,兩個月大的嬰兒和五歲多的女兒都哭得很兇,不想媽媽出門,像預感到了死者一去就不能回來似的。

    但是死者並沒有理會。死者還向她的家人保證,她會早點回家,然而一直到晚上七八點了,死者都沒回來,也沒和家人聯繫。

    新聞裡雖然沒有對死者的所作所為發表評論,但是卻字字句句都在提醒大家,如果死者不出門、不想喘口氣、不對哭著讓她別出門的兒女置之不理,慘案就不會發生。

    溫蜜和葉輝一樣生氣。

    這幾家媒體,分明是針對蘆葦地命案死者身份確定一事,沒有其他更博人眼球的點可以報道的了,於是從這個角度切入了。

    暫且不論他們在報道里所說的那些事是否都是事實,光是這種“受害者有罪論”的調調,就應該徹底停止了!

    無論受害者有任何“是非過錯”,也不應該拿來做“慘案就不會發生”的先置條件。筆趣庫

    “我出去一趟。”溫蜜當即關了電腦,拿上包包,出了新聞社。

    她開車去了蘆葦地命案死者生前的住所——市中心一家小區。

    死者生前和她丈夫、兩個孩子以及她的婆婆,一起住在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裡。

    溫蜜敲了好一會的門,裡面才傳出來一道男人消沉且有些不耐煩的聲音:“誰啊?”

    “你好,我是真質新聞社的記者,我……”

    “滾!”溫蜜話沒說完,就被裡面突如其來的一聲怒吼打斷了。

    重重的拖鞋摩擦在地板上的聲音後,門嘩啦一聲被打開了。

    一個男人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