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宇 作品

第一五四三章 清淡

    五月三號早上,男女間分別了二十個鐘頭後的電話就親密甜膩了,何沛媛關心著男朋友的早餐還想繼續去幫上午就要正式訪問大指揮家的杜曉鼓氣,可是仔細想一想實在不太合適容易落人口實。

    楊景行也不想姑娘這麼辛苦,自己儘早忙完下午就能去接老婆。

    何沛媛真是很關心校友,再次強調這樣一個機會對杜曉很難得很重要,沒準就會改寫職業生涯,叮囑楊景行要盡心盡責善始善終。

    楊景行很負責,十點的採訪他九點前就到大劇院了。電視臺比他更認真,十多個人的團隊說是七點多就過來,臺裡編委和技委領導都親自到一線主持工作,杜曉的領導陳鴻建根本說不上話。攝影、燈光、化妝好像也都是好手,比上次去追悼會拍素材的幾位老成穩重得多。

    資歷和名氣真是好東西,歐根半個小時的小採訪就有這麼多人圍著轉,場地還是昨天就準備好了,感謝大劇院的配合支持給安排在了貴賓休息室。

    臺領導也請楊主任先過目指導一下,好大的陣仗,休息室變攝影棚了。楊景行現在也稍懂一點皮毛,認得出主燈輔燈柔光布,再被介紹輪廓燈、地燈、吊燈。臺領導乾脆請楊主任坐到沙發上去,兩臺固定機位都開機看看效果,楊主任坐右邊。

    楊景行不看,自己一個翻譯又不露臉。

    這電視臺編委主任挺有擔當的,沒有把責任推給下屬,承認杜曉跟他彙報過楊主任的意思,但是他也認為楊主任有資格跟歐根平起平坐,這樣拍出來也更好看讓觀眾更有親切感。

    楊景行連連擺手:“這是我師姐的採訪,我就幫忙當個翻譯,讓我師姐坐。”

    讓記者跟採訪對象這樣兩把沙發坐著也不好看呀,還好是經驗豐富的團隊,馬上決定撤去一把沙發再搬來一把椅子擺放調整,燈光和攝影機都要跟著動。

    還有些富餘時間,採訪主創團隊聊聊天。領導們都是有城市文化發展之高度戰略眼光的人,說起這個三十年前也就是柏林愛樂上一次訪華怎麼樣怎麼樣,電視臺領導比楊景行更瞭解事情來龍去脈。

    歐根倒是輕車簡行,連個隨行都沒有也沒要人迎接,被帶到休息室後由翻譯介紹認識記者,當然也得尊重地方習俗跟電視臺領導握握手。化不化妝也是聽採訪方的,坐下來稍微打點粉吧,幾分鐘的事,再就被請到沙發上入座開始吧。

    年輕女記者今天精細化妝認真穿著了,畢竟也是浦音畢業又工作了幾年,看起來並沒緊張,淑女地在側背對二號機位差不多跟採訪者面對面的椅子上坐下後也顯端莊大方:“首先非常感謝歐根先生能接受我臺的採訪……”

    歡迎尊敬一下後就是老生常談的對浦海印象怎麼樣之類拉近一下距離,坐在鏡頭之外的楊景行簡單翻譯,歐根也是通常回答。

    抓緊時間,杜曉接下來的問題就要從明晚的節目單出發了,交響詩《唐璜》,《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丁桑鵬第三交響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交響曲》,都是誠意滿滿的經典重頭戲。

    當然了,採訪中聊的關於指揮家和樂團對這些曲子和作曲家的理解、認識,感悟,其實也就是戴清談製作心得的程度,八卦的對象不一樣而已。

    真的讓採訪開始深入專業點的是從記者隨機應變地問到“您認為哪些作曲家是好的素材提供者?哪些作曲家是制定準則的人呢?您更欣賞哪一類?”

    似乎很喜歡這個問題,歐根簡直是長篇大論沒完沒了。

    可憐的楊翻譯,光聽記指揮家的藝術表達都已經眉頭緊鎖了,還要被歐根拉進去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知道怎麼地採訪變成了三個人聊音樂,楊景行還是儘量把翻譯當首要任務,但有時候也不得不提醒或者銜接一下左右的思路和觀點,簡直要冒汗了。

    只講英語和只說普通話的兩位就樂在其中,明明聽不懂也津津有味的樣子,然後就非常期待翻譯的工作,再就邊頻頻點頭邊抓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