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八百六十四章 救民軍也不過如此

  這並不是明軍自大的錯覺,而是因為大乾陸軍以及水師在作戰的時候,槍炮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也的確是非常的依賴槍炮,尤其是攻堅戰的時候,數百門大炮一擺,那幾乎是攻無不克啊,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夠抵擋的了大乾陸軍的強攻。

  密集的炮擊再加上爆破,哪怕是當初的長沙、廣州等被明軍經營多時,擁有完善城防工事的城池,同樣是抵擋不住。

  而這個時候,明軍方面往往就會是直接忽視了大乾陸軍的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大乾陸軍的肉搏戰能力其實不弱,非但不弱,而且還超出了明軍不少。

  哪怕是拋開了突擊隊攻城這種特殊戰例,只說野戰之中,刺刀衝鋒向來都是大乾陸軍的拿手好戲!

  好幾次大規模的野外正面交戰之中,明軍在對射階段哪怕是承受了不小的傷亡,但是都還能夠勉強保持陣型並繼續作戰,但是當雙方接近並爆發殘酷的白刃戰時,那麼明軍往往就是徹底崩潰了。

  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大乾陸軍的士兵,都是職業士兵,一年到頭都是進行各種訓練,並且伙食充足,所吸取的營養能夠支撐他們高強度的訓練,如此也就導致了大乾陸軍的士兵,其身體素質是要普遍好於明軍的。

  其次,則是大乾陸軍是立足於近代軍隊來訓練的,講究的是軍法大於一切,讓士兵們畏懼軍法大過畏懼死亡,讓士兵們形成服從命令的本能,不會過多的進行思考,說白了,就是要把士兵們訓練成只知道聽從命令作戰的機器人。

  最後則是大乾陸軍的裝備了,火槍手榴彈、火炮的大量裝備,往往能夠在雙方發生肉搏戰之前就讓敵軍大量死傷,而隨著板甲的大量裝備,讓大乾陸軍防護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目前大乾陸軍的正規軍主力部隊裡,披甲率超過了百分之七十,別說肉搏戰主力的長矛兵已經是清一色的身披全身甲、半身甲了,就算是火槍兵們,也是專門挑選一部分身體素質比較好的配屬胸甲。

  如此多方面的優勢,所彙總起來,那就是造成了大乾陸軍的近戰能力其實沒有明軍自以為的那樣弱,相反,大乾陸軍的近戰能力很強。

  槍炮犀利,這只是外人所看到的大乾陸軍而已,但實際上槍炮犀利,只是表象而已,大乾陸軍最強悍的,其實還是刺刀衝鋒!

  蒙古人對救民軍的影響,幾乎都是從明軍那邊聽到的,還有一些則是他們自己從各種傳聞裡聽到的,而不管是明軍還是外頭的傳聞,都是說了大乾陸軍槍炮犀利,而其他方面,則是很少有提及。

  當之前的數百‘救民軍’前鋒在己方的騎兵衝擊之下,直接潰散之後,蒙古人的信心也是起來了,生出了一種救民軍也不過如此的感覺。

  當然了,即便是心中對救民軍的評價已經是下降了好幾個檔次,但是蒙古人依舊是沒有自大而輕視。

  沒有說直接一股腦衝上去,二話不說就發動騎兵衝鋒了,而是隻是派出了兩千騎兵進行試探而已,倘若試探的結果證明,救民軍的戰鬥力的確是不過如此,那麼布木布凱就會毫不猶豫的率領主力騎兵衝上去,徹底殲滅這萬人救民軍。

  倘若試探的結果不是太妙,那麼他也不會猶豫,會掩護試探的兩千騎兵撤回來,然後直接帶著上萬騎兵撤離。

  反正他也是沒有必要和救民軍拼個你死我活,有便宜就撿,沒有的話也不無所謂,反正只要自己在南方活動,救民軍就不得不分出兵力來防備他們,如此也算是達到了牽制救民軍,減輕安平鎮十萬明軍壓力的目的了。

  前面的兩千韃靼騎兵以傳統的陣型開始緩緩前進,什麼叫傳統陣型,古典騎兵甭管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騎兵陣型,大體上就是一群騎兵集合在一起,然後抱團前進,然後一大群分成好多個小團隊,前後會拉的非常開,形成一種波浪式的進攻節奏,基本上不存在整齊劃一的隊列。

  因為沒有集中訓練,而且戰馬的速度、以及騎兵的騎術有著詫異,所以衝鋒的時候是很難保持統一的隊列陣型的,衝鋒起來,最後基本都是一窩蜂的衝上去!

  當然了,這說的還是重甲騎兵直接衝擊敵軍陣列的情況!

  而蒙古人可沒有什麼重騎兵,他們大部分都是玩騎射的輕騎兵!

  標準騎射輕騎兵對付步兵方陣,或者是對付敵軍重甲騎兵的是這樣的:

  一開始在敵軍遠處遊走,或者乾脆就原地待著,讓敵軍步兵自己傻乎乎的列陣,時不時的派小股騎兵上去騷擾射一波箭。

  然後等到對面的步兵沒有耐心或者撐不住了想要前進,他們繼續拉開距離,但是如果敵軍步兵想要撤退,等敵軍撤退的時候隊形一亂直接衝上去放箭!

  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敵軍步兵方陣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