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基石

可倘若他們敢贏,雷電將軍想必也不會穩坐天守閣了。

五郎的手掌瞬間失去了力量。

他有和將軍對抗的勇氣,但這並不影響他深知對抗將軍是死路一條。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因為“不可為”只是客觀條件上的不可為,但“為之”卻是一個人權衡利弊之後主觀意願上不顧利弊的選擇。

“你看,你也承認雷電將軍會站在幕府這邊,而雷電將軍在稻妻是近乎無敵的。”姜青越發真誠,“所以反抗軍為什麼要反抗眼狩令?”

“海祗大御神,遠呂羽氏尊掀動東征的之後,海祗島已經輸過一次了那一次之後,海祗島併入稻妻。”

“儘管將軍並沒有直接除去信奉於奧羅巴斯的巫女,甚至沒有除去和奧羅巴斯有關的信仰,但當時,海祗島已經妥協過一次了。”

“如今雙方的實力對比比之當年更加糟糕,而海祗島卻選擇了犧牲最大的一條路,你就真的一點實際情況都不考慮?還是說,你相信珊瑚宮心海能夠應付鳴神?”

五郎欲言又止。

他當然相信珊瑚宮心海,這不僅僅是珊瑚宮一脈的正統位置,也是對抗幕府軍時,珊瑚宮心海所表現出來的智珠在握。

但要說他相信珊瑚宮心海能夠抗衡將軍······現人神巫女也只是巫女而已,珊瑚宮供奉的海祗大御神,尚且只是雷神刀下的一個亡魂而已。

魔神戰爭期間,雷電將軍所殺死的魔神絕不止奧羅巴斯一個。

奧羅巴斯都只能送頭的對手,供奉於她的巫女怎麼可能應付得了呢?

“那按照你這麼說,珊瑚宮大人不可能不明白,所以她為什麼要選擇抗拒眼狩令呢?”

五郎不得不冷靜下來。

他承認了姜青的價值,儘管他不認為姜青能夠解決問題。

但能夠看出問題,起碼也是能力吧。

“因為眼狩令並不只是針對擁有神之眼的人而已。”

入局了。

珊瑚宮心海對於反抗軍的掌控,珊瑚宮的大義名分是很大的原因。

反抗軍早期提拔起來的將領,幾乎都是海祗島人,他們天然認同珊瑚宮的統治。

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珊瑚宮心海能力中等往上,那也是他們命定的統治者。

更何況,她能力非凡。

但這並不意味著,她的統治無可動搖。

“在眼狩令之後,有不少擁有神之眼,並且不願意敬獻將軍的人加入了反抗軍。”

“因為他們的拒絕就是在違背將軍的命令,稻妻的領土雖大,卻沒有一寸土地是不屬於將軍的。”

姜青意有所值。

“除了···海祗島和反抗軍。”五郎自覺地補充道。

這也是劇情之中神裡綾華所透露出來的消息,在熒被將軍下達通緝令之後,這位白鷺公主只給她準備了一條路。

那就是加入反抗軍。

姜青微微一笑:“你們接納了這麼多的外來者,他們大多擁有神之眼,各自的勇武都比一般人要出色。”

“所以他們升遷的速度想必也不弱。”

“過去反抗軍的統兵大將,完全有海祗島人組成。”

“但現在······這裡面有多少人還是海祗島人呢?”

海祗島人認可珊瑚宮,但非海祗島人可就不一定了。

“你說的反抗軍內部的隱患是這個啊···”五郎鬆了一口氣,“即使是我,也不能夠保證麾下每一個軍士的想法,但這種隱患是不會爆發的。”

“因為幕府的重壓在前,他們不會有這種想法的。”

能夠對幕府的強權說不,這些人當然不是軟柿子。

但要說奪取反抗軍的軍權,這倒也不至於。

反抗軍的物資都是海祗島供給的,這些外來之人最多也就是影響。

再者說,反抗軍看著也不是什麼前途遠大的職業。

在將軍的重壓之下,大家隨時都有可能重開。

正常人都不會產生和珊瑚宮心海奪權的心思,因為好處有限,而且難度極大。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神裡綾華這樣地位卓然的人,想到和幕府敵對的第一個人選,都是反抗軍。

可見在熒之前,珊瑚宮心海已經接納了很多拒絕眼狩令的“同盟”。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

珊瑚宮心海沒必要同情這些人。

眼狩令必然是從幕府的核心,也就是鳴神島開始的。

等到它傳播到海祗島,想必已經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鋪墊了。

在這種情況下,珊瑚宮心海選擇了接納這些人,也就意味著她先於幕府動手之前,已經有了不願意臣服的想法。

而基於將軍強絕的武力,這種反抗顯然並不是必要的。

除非有一個理由,能夠讓珊瑚宮心海不得不反抗。

“眼狩令對於一般人而言,只是一項針對神之眼的特殊政令。”

“但對於海祗島的高層來說,這是一項必然會生效的命令。”

五郎有些茫然。

“就是說,無論你是否交出了神之眼,也無論神之眼是真是假,總之對於幕府而言,海祗島高層一定交出了假的神之眼。”

或者乾脆,海祗島人就是沒有交出神之眼。

眼狩令針對的是神之眼,但一個人是否有神之眼,他拿出來的是否又是真的,這些都是天領奉行的執行武士來判斷的。

既然是他們判斷,那麼九條孝行自然有能力讓一個人並沒有交出神之眼。

所以這個人需要面對一點點來自幕府的強權。

這麼說就很直白了,五郎瞬間就明白了。

如果幕府對於海祗島是這種態度,那麼珊瑚宮心海確實只能先一步豎起反抗眼狩令的大旗,然後將同樣不願意剝離神之眼的人們招攬在一起。

這當然是沒有結果的反抗,但沒有結果,她還是能夠在過程之中讓幕府付出一些代價。

相比較及及無名,毫無反抗的死去。

她選擇了更加決絕的方法。

而構成反抗的基石,就是幕府並不會放過海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