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七十二章 人情閒事


 將來他若是同進士,甚至是天人,再找史家談條件就好說了。


 一系列人情往來過後,周柏攜於月筠再回到紅坭鄉時,已經到四月底。


 旱情緩解,紀鴻哲正式督導新政實施,周柏也令家族力量響應新政。


 其實周家之前,不將族田開墾到九千九百九十九畝的鄉族最高標準,除了耗費精力在經營各店鋪產業外,就是周家族田周邊的地都是紅坭。


 家族祖地離蒼山最近二十里,紮根立祠堂時本可繼續前移,奈何這邊有極其珍貴的水源,兩條小溪從地裂之處湧出,是以選擇束縛了家族未來的族田擴張。


 也不能說開族先祖做錯,平蒼縣有個水源地能定居誰也捨不得走。


 並且也正是因為水源充足,家族目前六千多畝地有過半水田,每年收成居於全縣前列,完全足夠養活整個鄉族。


 說起來周明軒這幾代也是迫於無奈發展商業,族田周圍都是紅泥土,不能種糧。


 如此,周柏任命周啟開挖紅泥,然後將族田開墾目標放在蒼山附近也是順利成章。


 至於水源這個最關鍵的問題,除了他知道蒼山上面,有幾個隱秘山泉口可以引水下山。


 再就是他如今內府主要的工作方向,試種抗旱作物,耗費大價錢拖祁家購買的番薯、苞米、洋芋等番邦之物,皆已於周柏的莊園試種。


 中原人道王朝,周邊有眾多封國,皆是天子一脈子嗣遷徙分封,這一類和金國一樣是藩屬之國。


 還有如海外也有人族定居,這些小國人族與中原不同種不同文,因此被稱為番邦。


 目前番邦作物發芽生長情況良好,周柏向族人保證,如果收穫時產量有問題,絕對不會大規模種植。


 但其實因為前世的實驗,這一點周柏完全有信心,收來的番邦糧種在乾旱區也能高產。


 /110/110913/2890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