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半壁光復,再造大炎

帥、旗皆歿,這對於一支標準的封建制大軍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數萬大軍一鬨而散,大部分軍卒都如同無頭蒼蠅,四處奔逃。

偶爾有韃軍將校,試圖號召真韃部眾決死反擊,往往就會被優先點殺。

潰不成軍,反抗即死,投降不殺的口號,響徹整個血腥雨夜。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周柏率領的騎兵大獲全勝,等第二天梳理戰場,有超過兩萬人的俘虜滯留不敢逃走,真的是被嚇破膽了。

己方戰損不過三百,殺敵五千,俘虜兩萬,這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思議的大勝。

隨後周柏將兩萬俘虜臨時整編,依據氣運顯化,挑選傾向於他或者大炎的降將統率俘虜軍。

一人脫逃,全隊皆斬。

七百騎敢就這樣壓著兩萬俘虜,浩浩蕩蕩趕往洪都府,中途沒出任何意外。

實在是心神被懾,血勇耗盡,他們可沒有忘記,這些炎騎不是凡人兵將。

接下來的洪都府攻伐,便是異常輕鬆了,基本上是望風而降。

至三月五日,全府便已重新光復,婁晉鵬率領的三萬炎軍主力,等於只是來接收地盤。

很快,大炎監國朱均率千騎,一夜擊潰韃軍五萬之眾的戰爭奇蹟,便風傳南北。

這一役被大炎稱為道山大捷,同時被韃靼王朝視為莫大的恥辱,誓言要報復朱均。

西南三省,新光復的地區,朱均的聲望達到頂峰,什麼弘安皇帝,諸多監國現在提都沒人提。

所有大炎子民都明白,一個能打勝仗的馬上皇帝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興之望。

而在韃靼嚴密控制的區域,很多士紳百姓不敢在茶樓酒館大肆討論,私下卻是時常拿這一戰論證,韃靼人是不是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一次,有不少人心中生起,韃靼人可能會輸的想法。

在歷史上也有幾個草原王朝,初時不可阻擋,戰力強盛至極,可一旦入主中原,腐化便非常之快。

以小族凌大國,全靠無與倫比的武力,略微出現虛弱,便會人心動盪。

周柏抓住這個機會,由俘虜們大肆宣揚,道山大捷出現的種種異象,將其奉為天命象徵。

赤色炎龍化為鐵騎,此為太祖在世,必將再造大炎。

接著更是將道山大捷,和韃靼朝廷對剃髮易服作出的讓步聯繫起來,說明韃靼人由盛轉衰,底氣開始不足。

他們沒有天命,氣運已經走向衰弱,無法久據大炎領土。

天命之論很快深入人心,暫時中止剃髮易服,有緩和趨勢的抗韃熱潮,被掀得更高更大。

是時,周柏給南方諸省義軍領袖,當地資助義軍的鄉紳,賞官封爵,提拔了不少草莽英雄。

一份份告身如同針線,將互不統轄的零散義軍勢力聯繫起來,然後由朝廷統一指揮發動大規模攻勢。

南方光復之望觸手可及,某些義軍可不敢在這個時候,還在陽奉陰違,保存實力。

三月十日至三月二十日,益川、湖廣、嶺南、海西等地的義軍,聯合發動光復攻勢。

各部均取得相當大的進展,嶺南和海西的義軍,已經攻佔相當數量的府縣,正謀劃省城。

最為突出的則是李定國部,在經由朝廷整編軍制後,照樣連戰連捷,現已收服湖廣和益川長江以南的全部土地。

針對大炎光復攻勢,還有己方朝野上下的壓力,在江南初步穩定後,江南韃子坐不住了。

三月三十日,額爾克令已進駐道山府的六萬江南韃軍,對洪都府發起進攻。

力爭在李定國和朱均還未合流時,將其締造的道山大捷之神蹟,給打下雲端。

一千破五萬,赤龍異象,人人都是巴圖魯……

這些“謠言”,韃靼朝廷,包括額爾克在內的主要將帥,一個字都不會信。

在他們看來,那晚之所以失利,只是阿保和赫圖阿產生矛盾,其中有人被收買叛變。

甚至額爾克的手下,還立馬找出赫圖阿貪汙受賄,擁有大量不明財產的證據。

加上有逃回江南的真韃軍將,聲稱赫圖阿臨陣叛逃,是以這個忠心耿耿的一品武臣,居然被自己人打為叛逆,使其背上道山府之敗的最大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