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二章 地水師,氣運根基





周柏很明白,無論是五帝中的哪一脈,走到後面都不會真的支持他。





只因他不想成為天庭“傀儡”,去求一個勞什子天帝之子的冊封。





侯爵認了,可能公爵不會認,公爵認了可能王爵不會認,總之天庭不會允許一個無德人主統一天下。





代表認可的天命異象漸漸消失,僅僅止步於普通的天象,紫氣東來已然是兩帝相爭,周柏能趁此獲得的最上等天命證明。





沒有什麼傳說中的真龍過境,也沒有某些大諸侯得到過的殊榮。





周柏可不是第一位晉爵之人,根據消息,在中域、江南等地,有伯爵晉升侯爵、侯爵晉升公爵的潛龍雄主,於祭天大典上,受到天庭仙神化身下凡授予天旨承認。





當然,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算不錯,接下來一段時間大夏能安穩發展,無需還為天命爭論分去精力。





伴隨著周柏向蒼天躬身回禮,異象消散,天際再度恢復至碧空萬里之景。





後續的流程就輕鬆很多了,都是按部就班,很快走完流程。





待周柏起駕回宮後,四方討論轟然炸開了鍋,諸國使團、圍觀群眾,甚至夏國不知情的中下層官員,都在驚訝地討論。





“國號夏?太不可思議了,如此古老的國號,周侯君居然有信心接住,不怕被這個重擔壓垮嗎?”





“我記得歷史上,後夏存續多隻有短短十幾二十年,只有一個非純血夏人建立的夏國,有近兩百年國祚。”





“風險與機遇並存,這個國號佔據大義名分,會惹來諸國敵視,但只要扛住衝擊,其氣運根基之雄厚也是前所未有的。”





“再如何,周夏也是堂堂諸侯國了,國祚長短不是我們關心的事,現在主要是建交,弄清夏侯接下來的擴張方向……”





周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諸國使團不算隱秘的討論,紛紛傳入他的耳朵。





其實其中有人說到了關鍵,他取國號為夏,主要就是想繼承第一代夏朝的氣運根基。





這也是大部分諸侯看重的,立國根本是氣運之基,取什麼國名,繼承什麼樣的氣運根基,可不是說著玩的。





古往今來,取國名的根據都侷限於一個框架內,如:傳統部落名和地理名,早期的國家很多是由部落演變而來,許多國號直接沿用了最初部落或地域的名字。





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接下來如果安北改名,應該叫定國。





然而如果叫定國,就只能繼承以前歷史上的定國根基,這等於沒有。





因為定州是大旭時期,方才設立建制,最多能繼承一些前安都國之類的小國根基?





另外還能從始祖名、封地名、神話傳說,甚至某些古籍中一段論續節選等作為國號根據。





不過在人道王朝更迭多次之後,國號通常不再自創,除非是某位不世出的聖主,在一統天下後,非要開創新名。





這當然是允許的,後世潛龍梟雄,或許就會繼承“新國號”。





但主流方式,還是建國地區的廣義地名、建國者的爵位、繼承古國號等。





正統國號自然是一字,安北之名排除,定國周柏覺得氣運根基不夠,排除。





北境有名之國,燕、代、梁、遼……然而這些不說有多古老,從來沒有統一過天下卻是事實。





北境出王,不出帝。





於是周柏乾脆就取個大名,夏,意圖繼承古夏的氣運根基,這是個曾經出過人皇的朝代。





你要說周柏沒想過,引來冥冥中的人道大運,那是不可能的。





流散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皇意志,便是他未來的目標之一。





當然,為了避免這份因果會在前期就摧毀他,周柏不惜消耗三百點本源,推衍稱夏侯後的夏國發展。





想要推衍如此大的變化,本源點砸進去冒不出一點水花,無法看清局勢發展,他不得已增加了諸多限制。





最後三百點本源,成功觀察到了一線氣運脈絡,而在氣運天書中僅僅是一個卦象詞條。





地水師。





【氣運推衍:地水師】(變動起伏,波瀾大,多事多難之秋也。然,如行王霸正道,勇猛無前,或可排除萬難,得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