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 呂定的決斷,劫氣隱秘

興運界壕帶及後方軍鎮丟得太快,平河郡屯駐的定西武卒被緊急回,用以戍守興運郡。

這也是為什麼,進入興運郡核心地帶,也就是定西國都附近區域後,定西軍的反抗阻力突然變大。

不過正是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讓平河郡的防線瞬間崩盤,周遠得以率軍狂飆突進,與夏軍主力合攻定西核心區。

但最終國都興運城的周邊防禦圈,也沒能撐過一個月,同治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兩路夏軍成功會師興運城下。

其實這個時間已經很長了,足以看出定西第一族呂家,在定西紮根之深,也能看出呂定把老巢確實經營得很牢固。

幾座國都衛城全都經過加高加固,城高牆深,各種守城設施齊全,可以說每一座城的城防質量,都堪比普通郡城。

要不是武卒和軍隊數量不足,還有國運衰落,人心不穩,說不定還能拖延更久。

興運城外,“百萬”夏軍連營數十里,軍氣如潮,運勢如日中天。

縱使興運城幾番擴建後,氣勢宏偉,磅礴大氣,堪稱固若金湯,銅城鐵壁。

可在如此夏軍的圍攻下,仍是顯得有些單薄,畢竟它已然是一座孤城。

夏軍中營,一眾出征核心齊聚,向周柏逐一彙報當前局勢。

不過最先說話的,不是位列前排的大將,而是穿著一身副將鎧甲的年輕先天。

副將畢恭畢敬行禮,接著上交一份奏摺:“回稟君侯,李帥在水師相助之下,橫渡寧江,自界壕未覆蓋的定代邊界殺入永泉郡。溪臺縣,平萬縣已成為我大夏領土,距離永泉郡城也不過一步之遙。李帥讓末將轉告君侯,他力爭在半月之內,攻下永泉郡城,切斷定代兩州陸上通道。”

準確的說,此次西征是三路,只是李定國那一路,因為兵馬不過三萬,武卒不足三千,是以沒想過出什麼成績。

最開始就是作為佯攻的一路,吸引自代州宜川趕回支援的定西軍,只是沒想到反而取得了一定進展。

周柏眉眼一挑,掃過奏摺,上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宜川的定西軍確實在北返。

不過他們除了郡城留有部分力量,永泉郡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普通縣兵、地方軍戍守的狀態,這些定西軍至永泉郡,就是搬府庫,遷移人口。

溪臺和平萬兩縣,不過是窮一點,面對李定國渡江來攻,他們就根本不來爭奪。

“懷疑呂定已經完全放棄興運?這就不掙扎了?”李定國的判斷,讓周柏有些吃驚。

呂定剛剛拿下宜川郡,在代州站住半隻腳,還沒來得及轉移國內財富才對。

按照玄衣衛一些內線的消息,定西國的大部分財富仍在國庫,精英人口也沒有遷移的動靜。

是對局勢判斷後的果決,亦或有什麼隱秘?

周柏將按在心底,對著李定國副將道:“回去轉告你家將軍,不用強求,儘量騷擾定西軍的人口遷移之舉就好。”

接著便是文武官員陸續彙報,大部分事宜都轉交內閣處置,可還有部分大事是需要周柏過目決斷的。

“稟君侯,平河郡剩餘未攻四縣,皆有降表遞來,只待派員接收即可。”周遠沉穩出聲,絲毫沒有剛剛立下大功的傲氣。

在他看來此番進攻定西,都是藉助國家大勢,以力壓人,自身並不值得吹噓。

“可,按照此前選拔人員擬招,郡丞就定羅鹽,其餘縣官要員開始進駐平河郡,留守軍隊要配合,初期殺殺地頭蛇的銳氣。”周柏微微頷首道。

羅鹽是第一任秘書郎,屬於周柏親自培養起來的文官嫡系,這幾年過去,現在也是終於踏足郡級高位。

平河郡郡守沒任命,就是給羅鹽留的,周柏接下來稱公,順理成章就能升上去。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偉人都曾引用過這句話,周柏自然不會認為大夏會例外,但他可以自己扶持一派。

一個軍司馬遞上奏摺:“君侯,金國大軍八萬鐵騎集合於蒼北草原,試圖進攻蒼北郡邊境,逼迫草原諸部臣服。破虜將軍率萬騎迎戰,目前戰果不知,蒼北都督全力支持,督軍接應草原諸部,現向朝廷申請軍需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