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遊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五章 衛梁新軍,集運一搏

你夏國強佔“貧瘠”的汾鐵郡,在未損傷自身太多利益的情況下,他們忍忍也就過去了。





畢竟形勢比人強,兵馬糧草不足,將帥也不足。





在抵擋金國南侵的過程中,勇猛善戰之將皆或死或殘,現在整個梁國找不出幾個可以擔當大任之人。





前兵部侍郎奚越澤公然叛變,帶給梁國高層的打擊可不是一般的大。





唯一能仰賴的開國老將苗子石,趙啟和他的宰執大臣也不敢完全相信,南下慶烏平叛的大軍中,被安排進去另一個“知兵”監軍,世子趙尋。





而從趙尋的多次戰報來看,平叛大局都是穩中向好,昨日殺敵過千,今天攻破堅城。





只是因為後勤難續,士氣低落,叛軍固城自守,三個月下來,遲遲無法班師回朝。





在趙尋的密報中,苗子石作為主帥,有擁兵自重拖延之嫌,一再被申飭。





面對夏軍威逼邊境,趙啟嚴令苗子石一月之內平叛回師,否則軍法從事。





堅守一月,梁國君臣的信心還是有的。





切身利益相關的大小貴族、士紳臣子踴躍捐款捐物,對於已經享受富貴的掌權派來說,新朝可不一定過得更好。





有了錢糧,還需要軍隊,在確保都城安全的前提下,趙啟決定額外組建新軍。





以五千老軍為核心,各大戶宅邸的門客家丁為主要兵源,同時徵調梁都任俠豪氣之輩。





短短几天,新軍便已徵集達五萬人,其血氣充沛,好勇鬥兇,儼然一幅“強軍”姿態。





同治七年八月二十日,出於對梁國做法的回應,大夏正式對梁宣戰,當天便對西原東部三關發動攻勢。





西原郡本就是趙家根基之地,等梁國建立,更是集中大量資源建設老巢,其中就包括城防。





為確保國祚綿長,西原郡東南西北四面,都有堅固的關城。





與汾鐵毗鄰的東部三關,便是梁國抵擋夏軍的最大依仗。





三關相連,憑依群山,城牆高聳險固,有駐軍五萬,糧草器械均是充足。





八月二十二日,梁侯趙啟為新軍授旗,賜番號為衛梁軍。





梁國宗廟上空,不甘龍吟響徹天際,低迷已久的國運突然灌入一股如火龍氣,大運沸然勃發。





受接連衝擊,本來整體散亂灰白的梁國法網,在燃燒激發的大運之下,再度聚力,一夜之間顯出整體淡紅的形制。





上下政令通暢,法度重現威嚴,民間正常生活秩序,並沒有因為強敵進逼而崩壞。





這就是梁國龍氣的最後一搏了,再弱小的蛟龍,也不願臣服其它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