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858章 有美相伴

“雲少城主如此言語,可曾徵得算城主同意?”

雲啟的意思,明著調侃算必準等人,傳聞雲啟曾經當著算必準的面,說他們那些人員是江湖騙子,賣狗皮膏藥者,只是來忽悠忽悠人的,難登大雅之堂。

“周道友之言,可是在說本少大不是了,那算必準道友他們說出此言,為謙虛、謹慎、謙謙君子,而本少所言之事,為其字面上的意思,確實是略懂,知曉其中一些皮毛之事,不是略懂,有又是什麼?”

靠近一處賣甜品的攤位,雲啟要了一些甜品,付了錢之後,離開攤位,將甜品盒子引向周娥皇,示意對方吃幾塊。

“雲少城主果然如傳聞所言一般,與眾不同。”如玉石一般的秀指,優雅的拿起一塊甜品,細細品味,見雲啟在自己拿起甜品之後,將盒子移至丫鬟面前,周娥皇柔聲說道。

“都是凡人,都是一張嘴巴,兩隻眼睛,十根手指,有何不同之處?

周道友,難道只因為我們是修行者,我們的財富高於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

如此,與那些強盜土匪,有何區別,若是再進一步,行恃強凌弱之事,便真的與那畜牲,無異,甚至連畜牲都不如,因為它們本來便是畜牲,而我們與他們不是一個種族。”

見周娥皇的目光,落在丫鬟拿甜品身上,雲啟猜測與行事風格有關,格格不入的雲啟,接受過人人平等的教育方式,自身又屬於規則制定者一個級別,無需卑躬屈膝,自然對於什麼有悖自己教育方式的禮儀規則,敢說一個不字。

“風都領地之風格,遠超常理,至今名動天下,已過百年,對於風都領地所倡導的風格,似乎依然無法改變聖唐大陸現有規則,小女子稱之為失敗,不知道友對此,有何感想?”

雲啟的隨意,讓周娥皇更加大膽,傳聞所言之事所引發的問題,一直無法得到答案,希望作為風都領地對外一張名片的雲啟,能給予其所想要的答案。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周道友,可知此引用出處?”

雲啟拿起一塊甜品,放進嘴巴之中,兩隻眼睛不時看向街道兩旁的商品,尋找下一個目標。

“小女子不才,未曾聽過此言,望雲少城主解惑。”周娥皇思考良久,沒有答案,看著雲啟沒有任何紳士風度的吃相,暗自搖頭。

能進入兩度入主李火皇朝的皇宮,成為宴會之中最耀眼的人物,並且無關於禮儀方面問題傳出,本身便說明雲啟非不懂禮儀之人。

而如今的行為,應該是雲啟認為沒有必要,但云啟隨意的吃相,還是讓周娥皇不太適應,只是在需要之時,禮儀方面考慮,才選擇面向雲啟。

“周道友對於我聖唐一族那些史書所留名的名人及影響事件,瞭解多少?比如說剛剛本少所引用的那一文章,便與一位名人,一段歷史事件有關,名為商鞅變法。”

雲啟所瞭解的周娥皇,所擅長的領域,是音律,在這方面,她是行家裡手,對於歷史的瞭解,雲啟不敢保證,古代對於女子的限制太多,即使是普通書生,對歷史瞭解也不多,無法保證周娥皇能瞭解雲啟所提到的這一段歷史。

“始皇帝能統一我聖唐一族,並且成就那讓諸天萬界宗門風道友所稱讚的千古一帝,與這一位商鞅的因果,小女子認為,不淺。”

秦始皇的功績,曾經是聖唐一族各大勢力的禁忌,被釘在恥辱柱子之中,但當年風水曾經對於秦始皇有過一段的評價,極高而又正面的評價,因為風水一戰而天下驚,也漸漸被天下人所知曉,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不再是一面倒。

“傳聞,商鞅變法前期,商鞅變法的法令,雖然已經準備就緒,但沒有公佈。

商鞅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隨即便出示佈告: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兩黃金。百姓們感到奇怪,依然沒有人敢來搬動。

商鞅又出示佈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兩金。有一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兩黃金,從而讓人相信了商鞅,推動了之後變法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