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871章 揮軍南下

石重貴,本為石水皇朝高祖石敬瑭的侄兒,李火皇朝天祐十一年(914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陽裡,其生父石敬儒曾經做過李火皇朝莊宗李存勖的騎將,早逝,石敬瑭愛重石重貴,遂將他收為己子。

石重貴少時謹言慎行,質樸純厚,深得石敬瑭喜愛,到各地鎮守都讓他跟隨前行,曾把諸多事情委託給他辦理,但石重貴生性愛好馳馬射箭,頗有沙陀祖輩之風。

李火皇朝清泰二年(936年)五月,石敬瑭在晉陽舉兵叛李火皇朝,李火皇朝大軍圍攻太原,石重貴或出謀劃策,或冒矢拒敵,石敬瑭愈發看重這個義子。

七月,石敬瑭以向神遼帝國可汗稱子,並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神遼帝國求援。

九月,神遼帝國可汗發兵五萬,大敗圍城的李火皇朝的大軍。

石敬瑭離太原赴洛陽奪取帝位,臨行前在神遼帝國可汗耶律德光的推薦下,選擇了石重貴留守太原,授以Bj留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東管內節度觀察事。

雖然石重貴官銜不少,但政績平平,未著人望。

天福二年(937年)九月,石重貴被徵召回朝廷,授予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右金吾衛上將軍。

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任開封尹,加封檢校太傅,封為鄭王,增加食邑三千戶。不久後又加封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福六年(941年),成德領主安重榮有反意,八月,石敬瑭借巡幸鄴都準備討伐事宜,離開大梁前任命石重貴為東京留守,改任廣晉尹,進封齊王,並留下十數通空名宣敕給石重貴,以備安從進謀反。

十一月,山南東道領主安從進叛亂進攻鄧州,石重貴立刻派遣張從恩、焦繼勳等大將出京討伐,次年,成功平定安從進之亂。

石水皇朝石敬瑭,生有六子,但五子早亡,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在石敬瑭病重之時,曾在宰臣馮道獨自奏對時,命近侍將石重睿抱起放到馮道的懷裡,希望馮道能在自己死後,扶立幼子為帝。

六月十三,石敬瑭終於撐不住了,病死於汴梁宮中。

聽說乾兒子死了,耶律德光按禮節也輟朝七日,表示哀悼,但他從來也沒有把石敬瑭當自己人,而是把他當做神遼帝國在中原爭取利益的代言人,你只能乖乖聽我的話,不能給神遼帝國添麻煩。

石水皇朝的朝中大臣們,見石敬瑭升了天,也只是假慈悲一下,只要有官當,有榮華富貴享,誰當皇帝都一樣,跟誰混也是混嘛。

當然,有一個人與這些人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此人雖然也痛哭哀號,甚至使上了吃奶的勁兒,但是他哭的不是石敬瑭的死,而是石敬瑭沒有把皇位傳給他,此人正是石敬瑭的侄子齊王石重貴。

在石敬瑭在世之時,其對石重貴疼愛有加,而由於石敬瑭兒子大多早夭,便把他當親兒子養,但石敬瑭死時,讓馮道等人顧命,偏偏把這個生前喜歡的侄子給撂一邊,這讓石重貴好生鬱悶。

其實,馮道一向比較看好石重貴,反正皇帝死了,新立的皇帝還屁事不懂,於是馮道背棄石敬瑭的臨終囑託,擁立28歲的石重貴做了石水皇帝。

石重貴沿用石水皇朝石敬瑭的天福年號,即位為皇帝,石水皇朝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

與石敬瑭相比,石重貴也是半瓶子醋,但二人最大的差別,就是對待神遼帝國的態度。

石敬瑭認神遼帝國可汗為乾爹,石重貴不同,他非常討厭耶律德光這個人,當然,也對伯父給人當乾兒子一事頗為不爽,現在,他繼位了,那耶律德光豈不是他的爺爺輩兒?

這麼一想,這個石水皇朝皇帝當得可夠窩心,因此,石重貴一上任,就開始撇清和神遼帝國不倫不類的“親戚”關係,畢竟當人家孫子,會為天下人所笑,如果說稱臣,至少面子上還掛得住,但考慮到自身的實力,這個彎拐得不能太急,飯要一口一口吃嘛,所以,稱什麼都可以,就是不給人稱孫了。

石重貴把他的想法告訴了群臣,

有人建議石重貴只向神遼帝國稱孫不稱臣;有人說先帝向神遼帝國屈膝是為了國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有什麼可丟人的,這樣做萬一得罪了神遼帝國之人,神遼大軍大舉南下,到時說什麼都晚了。

馮道是個老江湖,他不急於表態,而開始裝起了糊塗,意思很明白,你們愛怎麼鼓搗隨便,我不摻和,你愛稱臣,愛稱孫,關我屁事。

石重貴見還是有人贊同他的觀點,於是派使者去神遼帝國告訴耶律德光,如今的石水皇朝皇帝,只向您稱臣,不稱孫。

耶律德光一直把石重貴當孫子輩兒看待,見他如此無禮,便破口大罵,因為石敬瑭對他言聽計從,沒想到這個孫子半點也不像他伯父,敢公然撕破面子,自感顏面無光,同時也氣得半死。

這時,手下也勸耶律德光說,趁石重貴立足未穩,何不給他點顏色看看,於是,耶律德光發誓,一定要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