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 67 章

    有了安全感,流民們也把她們當官家人恭恭敬敬的,而且還聽說做這次登記有每天一百文的工錢,眾女子便做得越發起勁了。

    二十多人,所有登記只花了兩天就做完了,接下來便是到專門的地方隔離——郡王手下的兵是這樣說的。

    總之就是,待在專門的地方,觀察是否有生病的跡象,病了便立刻就醫,五天沒生病便可以回去了。

    而留下來的那部分軍妓裡,基本上都是農家出身,自願到軍營裡來賣身的。

    說是自願,其實好好的女孩子家誰又是自願被千人騎萬人枕的呢。幾乎都是被家裡人送來的。

    女兒不值錢,地方又窮,養大了也淘換不到什麼彩禮,姿色也不出眾,不能在青樓楚館賣上價錢。

    便有那狠心的父母兄弟,將她們送到軍營裡來當差。

    軍營裡頭,便是連那最低等的勾欄院也不如,不僅白天要幹活,晚上還要供士兵將官們發洩,有些將官根本不把她們當人,往往許多人不堪折磨,沒多久就送了性命。

    唯一得到好處的只有送她們來的人,倒是比直接嫁出去和賣出去划算多了。

    正因為如此,郡王遣散營妓,讓她們自由來去的時候,沒幾個人選擇回家去。

    鍾七娘正是這些人裡的一員。

    看著因為識字而被選去給郡王辦差事的姐妹們離去的背影,她的眼中流露出強烈的渴望與羨慕來。

    周大小姐說得很清楚,那些人辦好了差事,以後的命運就不同了。

    那一刻,她多希望自己也是會識字寫字的。

    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很久,她悄悄地下定了決心,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找了和她們一起留下來的宋憐憐。

    “宋姑娘,求你教我識字吧!我給你當牛做馬都行!”

    她跪下乞求道。

    望著對方充滿渴望的雙眼,宋憐憐有些無措,下意識道:

    “你一個農女,識字做什麼啊?”

    鍾七娘沒有掩飾自己的意圖,堅定地道:

    “我想像鍾姑娘你們一樣,有朝一日能留在郡王府當差!”

    這話叫其餘人震驚地看了過來。

    很快,好幾個人也反應過來,跟在鍾七娘身後跪下道:

    “求宋姑娘也教我們識字!”

    她們知道識字是神聖又艱難的事,以往在村裡,只有那種富裕些的人家最寶貝的男丁才有資格去做這樣的事。可她們還是想抓住這個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昨日離去的人已經讓她們看到,識字的人確實是可能擁有不同人生的。她們也想為自己努力一次。

    看著這一雙雙渴盼的眼睛,宋憐憐心下很是動容:

    “好!我教你們!只要想學,我都教!”

    於是,一群苦命的女子,竟也拿起樹枝,磕磕絆絆地在院中學起字來。

    另一邊,李洵的書房裡,周堯姜也捧著那些識字的女眷們登記的流民冊子前來求見。

    “郡王您看,這是那些女子所做的登記,字體工整娟秀,有條有理,比起一般賬房也不差什麼。”

    她翻開一冊字跡最秀美的登記頁,給李洵驗看。

    她雖語氣和緩,卻帶著明顯的讚美之意,叫李洵有些意外。

    心念微轉,便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

    這位周小姐,真是個面冷心熱的人。

    李洵眸中帶上了一抹笑意:

    “周小姐有話直說便是。”

    被李洵一眼就看穿了意圖,周堯姜心下有些赧然,但想到自己的目的,卻不想做扭捏之態,叫郡王看輕了去。

    她把自己想成一個謀臣,平靜自然地道:

    “民女觀郡王軍中,似乎缺少識文斷字之人,這對常勝之師來說,絕非長遠之計。”

    聽到這話,李洵眼中不禁露出幾分驚喜與讚賞來。

    他一開始對周堯姜的特別相待,大多數是因為周如植。很少一部分,則是出於現代思維裡對女性的人道主義關懷。

    他對這個時代的女子並不瞭解,印象大多來源於原主的記憶,雖然覺得周堯姜這女孩胸襟見識與別的女子不一樣,卻並未期待她能幫他辦什麼事。

    在他看來,這個時代對於深閨女子辦事能力的培養非常有限,很難委以重任。

    勉勵她的話,也僅僅是希望她能好好活下去而已。

    可她這屢次三番的建議,卻讓他覺得必須重新評估這女孩了。

    他或許不應該只把她當做周如植需要照顧的女兒,而是應當把她當成一個如同林樂慶他們一樣的幫手。

    看她積極建言又四處奔走的樣子,似乎也並不忌諱所謂的男女大防,那麼,他為什麼不真的好好培養並重用她呢。

    或許從古代到現代的女孩子都是一樣,只要給她們機會表現,她們的辦事能力其實不亞於男人。

    “所以,你有何建議呢?”

    李洵面帶鼓勵地看著她。

    聽他主動詢問自己的建議,周堯姜大為振奮:

    “民女覺得,可以先從都頭一級的將領開始,教授他們讀書寫字,然後再逐步向隊長普及。而教書的人選,倒也不必勞煩那些衙門裡做大事的先生們,就派從軍營裡接出來的姑娘們便可以。她們雖說沒什麼大學問,教人啟蒙卻是足夠了。”

    “而且,她們都是些可憐人,只要能安身立命就足夠了,也不必給一般讀書人那麼多工錢。”

    關於手下士兵文盲率極高這件事,李洵其實很早就意識到了。

    只是那時候時間太過緊迫,士兵與將官們又要剿匪,又要適應新的訓練體系,新的武器,還得時常協助府衙那邊處理一些政務,根本忙不過來。

    貪多不爛,而且他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教課,所以便沒有強行把文化課的要求也加上去。

    如今他已經坐擁四地,手下數萬兵馬,新式武器震天雷的研發與生產也趨於穩定,算是有了能自保的實力,便確實可以將此事提上日程了。

    不然,手下盡是些文盲將兵,學陣法變陣都吃力,更別提讓他們獨當一面指揮大部隊和做其他管理工作了。

    營指揮使一級都是從原本的都頭升上去的,文化素養尚且還能湊合,如今許多都頭卻是從隊長甚至普通士兵升上去的,確實急需做好脫盲工作。

    聽著周堯姜的話,李洵有些好笑:

    “減工錢倒是不必,本王不缺這點錢。她們的工錢可以按府衙的書吏們算,每人每月一千五百文。若教學任務完成得好,還可額外給獎金。”

    說著又正經地跟周堯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