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踏雪泥 作品

第135章 學校建成

    老坑村。

    “哐哐哐啷,哐哐哐啷——”

    挖掘機的聲音晝響夜響,然而村民們是毫不介意。

    聲音吵鬧,休息不好?

    不可能,他們恨不得這聲音響個不停。農村人白日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是倒頭就睡,睡眠質量高得很呢。

    自學校動工以來,村民們每天干完活,就跑到學校工地裡幫忙。因為正值農忙季節,徐支書就用村裡的錢請了好些工人來幹活,有了村民及隔壁幾個村莊村民們的無償加入,學校建設速度極快。

    “記緊嘍,質量才是第一位!”

    “學校是建給咱們娃娃的,你們千萬得把好質量的關,絕對不可以偷工減料!”

    “不要急,不要急!哎呀,時間來得及!”

    這幾句話是徐支書常掛在嘴邊的,他每天都得去學校工地上轉悠。有時就跑到山上去,到處找可以移植到校園的樹木。

    不僅是徐支書,每個村民都是如此。

    今年的冬天沒有往年冷,不過還是下了幾場的大雪。

    當冬日降臨,大雪皚皚,大地鋪上一層白棉被之時,村民們這才依依不捨地停工。

    入冬後便是農閒。

    村民們聚在禮堂裡,圍坐在火堆邊烤火,七嘴八舌地暢想著學校蓋好後的樣子。

    等徐支書拎著小火籠,悠哉悠哉地來到禮堂後,又砸下個大消息。

    他用已經燒焦半截的小木棍撥撥鐵爐,不緊不慢說:“咱們開春後修路,同樣用挖掘機,到時候從後山廟那兒直接修到公社裡。”

    後山的廟,其實就建在大王山左側的半腰上,從村裡到這個廟中有條長滿野草的羊腸小道。聽村裡極老的老人說,當年逢年過節之時,村裡人有些人都會拎著香燭貢品,到廟裡去拜拜。

    這廟其實是座古廟,有上千年的歷史。寺廟中還有一棵銀杏樹,縣誌記載銀杏樹乃八百多年前寺廟中不知第幾代的住持親自栽種。

    這位住持曾經在洪水來臨時救濟縣城的民眾到寺廟避洪,用縣誌上的話來說就是功德無量,後來這位住持在銀杏樹下圓寂,這棵銀杏樹也就成為了寺廟的“聖樹”。

    因為寺廟地處深山,當年香火還算旺盛,後來隨著戰亂四起,寺廟也就慢慢荒廢了,唯剩幾個避禍的和尚。

    而幾十年前那會兒,寺廟因為偏遠,常年沒有修繕,等裡頭最後一波和尚也死去後,就壓根沒人願意走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去那兒,這座沒多少人在意的雲清寺才逃過一劫。

    程寶珠當時在和徐支書聊天時聽他談起這座寺廟,便急忙建議道:“叔啊,這廟你可得千萬保存好嘍!修歸修,千萬別改動!”

    這座寺廟原主的記憶裡竟然沒有,程寶珠在老坑村生活幾年也並未聽說過,可知它隱藏的有多隱蔽。

    支書吧嗒吧嗒抽著煙,納悶問:“為啥啊?我們也沒法改啊不是,這廟因為藏得深,都沒幾人記得了,即使我想修,去縣裡申請錢恐怕都撥不下來。”

    上山的路多難走!那條羊腸小道,還是因為他們村民近幾十年要挖竹筍才走出來的。

    如今想修,也是因為那塊地方能開幾片來種果樹,要不他們都想不到這地方上。

    求神拜佛能去公社那新修好的寺廟,再不濟他們村附近也有土地廟和山神廟,誰會廢了半雙鞋跑到雲清寺中呢。

    程寶珠:“……”

    呃,如果真的是千年古寺,那古寺裡的建築不是唐朝就是五代十國或者北宋,您可真心大。

    徐川倒是聽過,當年他奶奶還在的時候,曾經唸叨過這個寺廟很靈,特別是求小兒讀書上很靈,說是文風昌盛。

    他奶奶還嘀咕過幾句,說想上山去拜拜,但最終因為道路難走,家裡也沒啥貢品可拜,就不了了之。

    “是唐朝的。”徐川這麼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咱們這地山清水秀,要是往後一直保持好,當個旅遊地也很不錯。”

    徐川雖說他至今還不太理解為啥有人會花大把的錢去鄉下看山水,但他明白了有錢有閒人的世界難以捉摸,別試圖去搞懂,因為永遠搞不懂。

    支書聽得雲裡霧裡,煙抽完了,敲敲煙桿頭:“要是修路的話,咱們一塊把那路也給修一下,到時候大夥運貨也好運。”

    成啊,程寶珠和徐川都贊成。

    你不論是想種果樹,還是挖竹筍,都得有車能上去對不?

    所以這會兒,徐支書提出這件事時,烤火的眾人也紛紛點頭同意。

    只是這樣一來,工程量就得增加。

    在經過討論後,最終定一下修路就從雲清寺的大門口,經過竹樹林和即將種植果樹的林子,再到老坑村中,最後由老坑村到公社上。

    要問這樣有啥好處?

    這樣不僅往後運竹筍果子這種農產品時便利,而且修好後,上崗村以及隔壁公社的兩個村莊,完全能夠他們修建一段路,連接老坑村的這條路,大大拉近幾個村子的距離。

    交通一起來,交流不也跟著起來了嗎?

    冬去春來,春暖花開。

    當冬雪消融之時,老坑村的工地便重新開始動工。

    學校的工地上已經不需要用到挖掘機了,挖掘機開始用於道路的修建上。

    村民們先從從老坑村到公社的那條路開始修,徐支書決心修條足夠兩車同行的大路,於是把路挖寬許多。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道路挖好。

    之後就是去挖到達雲清寺的路,而他們把村內的路修好後,則開始修挖好後的路。

    徐川期間打了許多通電話回來,徐支書如今有事沒事總愛跟他溝通,加上徐川也得和公社酒廠聯繫,其實這個月他們店的電話費蹭蹭往上漲。

    半年後,首都內。

    87年的夏天沒有往年熱,閨女要升五年級了,程寶珠說她想鬆快,也就鬆快這麼兩年,於是今年回老家時,徐川才同意把閨女帶上。

    徐川剛剛說:“你就留在姑姑家吧,姑姑說可以找老師給你補習。”

    這話一出,大閨女頓時之間紅了眼,眼淚汪汪的即將就要落下。

    程寶珠無語,有必要嗎,人家期末考試也考得挺好的,六年級的知識也沒必要提前補。

    大閨女一看媽媽這裡有戲,趕緊抱著程寶珠的胳膊衝她撒嬌:“媽~我想回老家,回老家看爺爺奶奶!”

    那聲音千迴百轉,完全可以直接拉上臺唱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