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312. 翁翁 我自有深意!

    藍興輕聲又將在場的人報了一遍,皇帝道:“召劉松年來!”

    “是。”

    皇帝連發幾道命令,王雲鶴放下心來——聖上清明。

    劉松年早早地從永平公主府離開了,王雲鶴等人前腳進宮,他後腳就在宮外候著。詔令一下,須臾便至。

    歧陽王驚訝地發現,聽到劉松年進殿,皇帝的緊張的表情緩了下來,在空中揮了揮手:“來,這裡。”

    ————

    劉松年快步上前,握住皇帝的手,伸指搭在了皇帝的腕上,面色凝重。

    皇帝的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這個不急。”

    劉松年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要緊的?”

    皇帝道:“拜相。”

    劉松年問道:“什麼?”

    “你。”皇帝說。

    王雲鶴與施鯤對望一眼,萬沒想到皇帝會有這樣的安排。劉松年,天下文宗,但是幾十年來沒見著讓他幹什麼治國的實務呀!倒是太子面露喜色,他好文學,更是傾慕劉松年。只是以往不大敢招惹這個人,劉松年的破爛脾氣,也就對皇帝稍好一些。

    劉松年以往不結交諸王。

    他做了太子之後,又有許多鬧心事,也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實是為劉松年高興。

    劉松年道:“我如何做得丞相?”

    皇帝道:“就是你了,我自有深意!”

    王雲鶴對劉松年使眼色,劉松年只得閉嘴,心裡覺得皇帝傻了。

    皇帝又說:“明日早朝!”

    太子道:“阿爹如今抱恙,不如靜養。”

    皇帝罵道:“放屁!我還沒死呢!就要隔絕內外嗎?”

    把個太子罵懵了,親爹瞎了,讓親爹休息,哪裡說錯了?

    歧陽王低聲問小妻子:“阿姳,累不累?”

    “藥師。”

    歧陽王小名藥師,聽到皇帝叫他,忙擠上前去:“阿翁。”

    皇帝道:“我很好。阿姳也來了麼?今天是你們的好日子,怎麼都來啦?我又沒有事。”

    駱姳不知怎麼的,心裡有許多的酸澀與委屈,終於哭出了聲:“翁翁。”她撲到了皇帝的床前,頭冠一歪。歧陽王扶好自己的小新娘,皇帝的手落在了外孫女瘦弱的肩膀上:“莫哭莫哭,我在我在的。”

    駱姳道:“我要陪翁翁。”

    皇帝微笑道:“傻孩子,你今天不該在我這裡呀,翁翁沒事。藥師。”

    歧陽王低聲對小妻子說:“要陪阿翁,咱們也先回換身衣服,好不好?你這樣不方便,這身衣服太累了。”

    皇帝聽著兩人說話,微微一笑:“去吧。”又說太子和丞相都可以退下了,獨留阮大將軍和劉松年。

    太子與丞相只得退走,歧陽王也帶走了駱姳。皇帝對阮大將軍道:“從今天起,你要格外警醒!外緊內松,不要讓他們勾連消息。禁軍中要格外重用可信的舊家子弟。”

    阮大將軍領命。

    最後,皇帝留下了劉松年。

    劉松年道:“確實該靜養的。”

    “哼!說這話你信嗎?”皇帝問。

    劉松年道:“信。”

    皇帝嘆氣道:“不說這些沒意思的話了,二十年前召你進京的時候,就是預備著我死的那一天你可助太子穩定局勢。”

    劉松年不客氣地說:“先太子不用我。陛下也莫提萬年之期。”

    皇帝道:“我也不想提,我可不想有齊桓公的下場!你須幫我。當年安王為亂,你幫的我。事了拂衣去,你走得毫不留戀。如今可不能再走了。”

    “陛下已立太子。”

    “他不如我兒,壓不住兄弟!王雲鶴有治國之才,宮掖之間,他太迂直了。”

    “只有我刻薄奸狡。”

    皇帝低聲道:“我信你。別人的心裡,有江山、有抱負、有天下大同還有門戶私計,應付皇帝啊,不過是為了他們自己。只有你,心性至純,你會幫我。”

    劉松年低聲道:“我也不配做丞相。”

    “我說行,那便行。除了你,我能信任的只有這些宮監了。”

    “丞相挺好的。”

    皇帝冷笑:“他們對天下挺好,對我未必。明日起,諸王輪流侍疾。”

    劉松年道:“太子敦厚,不會有非常之舉的。”

    “他的腦子想不到,還有別人呢?皇帝啊,想安安穩穩的死尚且不可能,所以才不想死啊!”

    劉松年道:“沒幾個帝王身後淒涼的,你想多了。”

    “那是因為你不是我。”

    劉松年也不跟皇帝爭:“好吧,你好好休息。”

    皇帝道:“知道啦。”

    劉松年道:“讓藍興出宮。回他家住一晚,直到該說什麼、做什麼嗎?”

    藍興躬身上前,翻著眼睛先看向皇帝,然後想起來皇帝看不見了。皇帝道:“為什麼……哦!藍興,你去,聽他的。”

    藍興小心地說:“只要有人問,就說,陛下安好。”

    皇帝道:“記下都有誰問你!”

    “是。”

    皇帝閉上了眼睛,睜眼閉眼都是黑暗,他也分不清是是夢是醒。守候的人不敢馬虎,歧陽王安頓完小妻子,又和太子一起守在外面。兩個半丞相分了工,今天施鯤,明天王雲鶴,明天一切正常的話,後天劉松年。

    次日一早,小朝,諸王大臣看到了皇帝被扶上御座。不等他們輪流奏事試探,皇帝便下了兩道命令。第一就是劉松年拜相,且催促今日就辦。第二卻是催促給承義郡王辦婚禮。

    退朝後,留太子與魯王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