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

明軍從張家口、承德挑釁蒙古人開始、最後一路打到盛京城下,中間還有一些外交宣稱環節的文戲(也就是聲明滿清也參與了蒙古此前跟宣大漢奸商人一起違反大明禁運,大明是因為這個直接理由,才在打下通遼後立刻進攻錦州的),這些行動全加起來,總共耗時也有兩三個月了。

南京的朝廷,當然也有充足的時間反應,所以自從錦州圍攻階段開始,朱樹人本人也已經北上抵達了北京,親自坐鎮統籌全局。

錦州城破,廣寧、海州逐次拿下,以及拿下海州前包圍盛京,這每一步朱樹人都是第一時間知情的。

遼西走廊上,六百里加急的信使每隔幾天就會往返奔波一輪,把前線的最新進展送回北京城內。

如今,得知豪格居然選擇了逃跑,帶著清軍半數主力、往東迂迴繞過遼河流域、退往寧古塔,朱樹人立刻就意識到豪格在想什麼了:

“這傢伙是想自己當吳三桂、讓弟弟順治當崇禎?讓‘先帝’殉國,然後他在寧古塔好另起爐灶?都不用揹負弒君之名,就能直接登基當滿清的皇帝?

自己得了最高的政治利益,還順帶保住了清朝相當一部分主力,好算計啊。”

盛京畢竟是奴兒哈赤時期就定的國都,是偽清甚至後金政權的立國之本。清廷放棄北京都可以不用殉國一個皇帝,反正北京也不是列祖列宗留給他們的,是自己剛剛打下來的,拿不住也不心疼。

但不戰而降丟盛京,那絕對是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奴兒哈赤和黃臺吉的。天下之人都會戳他的脊樑骨,罵他一聲崽賣爺田不心疼。

殉國一個皇帝作為獻祭,其他人化悲憤為力量,繼承先帝遺志繼續抵抗,好歹也算是有個交代。

到了這一刻,朱樹人甚至有點理解當初崇禎為什麼沒人幫他背鍋就不敢跑了。

想明白豪格的動機和順治的處境後,朱樹人也忍不住跟身邊的幕僚、部將商議,討論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因為大將名將都派出去實戰了,北京城裡剩下的將才不多,也就曹變蛟因為前幾年內黃大戰受過重傷、落下點殘疾,如今很少親自領兵了,才留在城內,朱樹人就把他招來。

說清情況後,文職的幕僚顧炎武率先回答:“王爺,既然豪格這是賣君求存,咱若是任由他逃到寧古塔,再跟我大明持久消耗,怕是曠日持久。

此番盛京易取,不過是因為遼河水通渤海,而渤海海權為我大明所控,已有多年,盛京雖不能說瀕臨遼河,但城池所在距離遼河亦不算遠。我朝廷大軍進兵遼東,後勤補給都能順利跟上。

但如若清軍將來退往吉林,松、嫩諸河水系與黃、渤不通,大軍追擊所需糧草便極難補給,清軍東躲西藏,難以久搜。

由此觀之,不如遣使嘗試勸降順治偽帝,曉以利害,讓他知道朝廷不會殺他,還有利用價值,要用他瓦解豪格部下抗拒之心。他若是肯降,何愁滿清不能徹底收服,也不用鑽白山黑水慢慢搜殺了。”

朱樹人聞言,並不急於下結論,而是笑而不語,看向作為武將代表的曹變蛟。

曹變蛟知兵,但別的歷史書讀得不多,撓了撓頭,說道:“大王,顧先生所言或許有道理,但抓獲一個文弱年少、並無威望的偽帝,就想將來制約豪格,末將也覺得不太可能。

說句……不當的話,當年英宗被瓦剌所俘,到邊關叫門,也沒見邊關諸將聽他的。於少保擁立新君後,就……總之,今日只要順治投降,哪怕還活著,豪格也巴不得如此,他肯定立刻自立!”

朱樹人這才點評:“料敵從寬,這是對的。亭林兄,這方面可不能輕易把問題想簡單了。”

顧炎武連忙表示受教:“是卑職迂腐了,卑職不過是想到當年秦始皇滅趙,攻破邯鄲後卻優待趙王遷,為的就是防止趙之遺臣擁立趙遷之兄趙嘉、繼續抗秦。

雖然趙嘉後來還是被擁,但因趙遷未死,趙嘉便只能稱代王不能稱趙王,這號召力終究是差了一截,六年後依然為秦所滅。

英宗之時,瓦剌挾之北狩,雖未危及大明根本,但那更多是因為瓦剌與我大明,強弱相去甚遠。而如今我大明與建奴之間,卻是攻強守弱,實力差距遠過秦、代。弱者挾強國之君未必能翻盤,強國挾弱國之君卻易有奇效。”

聽顧炎武分析後,曹變蛟也稍稍閉嘴了一會兒,最後才想到另一個反駁的角度,忍不住說道:

“顧先生所言縱然可行,那也不過是說明我大明應該迫降順治偽帝,不能殺害。但就算要迫降,也可以破城之後再迫降嘛,有什麼好遣使談判的?

我大明如今船堅炮利,攻城如探囊取物。只要能野戰殲敵的戰役,多一道城牆少一道城牆本無所謂。所以孫子所言‘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已經失效了,有大量紅夷重炮的情況下,兩三倍的兵力就能強攻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