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 作品

第384章 終戰條約

鄭成功徹底消滅九州幾個主要強藩的兵力後,要想徹底跑馬圈地把九州佔領下來,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這就好比哪怕把薩旦姆幹掉了,尹拉克境內還會冒出一堆山頭林立各自為政的小武裝,讓人不勝其擾。所謂“盜賊蜂起”,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一時半會兒之內,戰爭也就不可能正式結束。

不過站在江戶幕府的角度,自從六月底那一戰、島津光久滅門,江戶那邊也徹底放棄治療了。

後續雙方陸陸續續打打談談,邊打邊談,磨合條件,都屬於戰爭的垃圾時間。

一直拖到農曆九月底,眼看夏秋颱風季都徹底結束了,這都沒耗垮鄭成功,還額外在本州島上又丟了幾個零碎小藩,

江戶幕府終於以一個實際上很低、但面子上略微矜持的姿態,對大明求和,

表示正式承認大明對九州、蝦夷的統治完全合理合法,將來也永無爭執,

並且承認“蝦夷自古以來就不屬於扶桑的國土,扶桑只是跟這些蠻夷貿易,並沒能實現過統治”——朱樹人倒也沒讓扶桑人直接承認“蝦夷自古以來就毫無爭議屬於華夏領土”,那樣也太假,所以只要對方承認從不屬於扶桑領土就行了。

反正東亞文化圈裡,就只有大明一個正統,其他蠻夷之地,只要不是屬於別的文明國家的,大明以華夏正統去開化他們,讓他們歸附,就順理成章。

說白了,只要不是屬於其他文明國家的領土,大明去圈地就等於是“先佔無主之地”,跟對付印第安人毛利人一個性質,土著蠻夷本就是沒有國家概念的。

(注:這裡的印第安人特指沒有形成國家的散裝遊牧漁獵野人部落,不針對印加帝國、阿茲克特帝國這些已經建立文明國家的,無意冒犯文明國家的土著)

最後,江戶幕府還得承認此次戰爭的定性並非“大明入侵扶桑”,而是弔民伐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人先犯我,我方懲之。”

一切罪責都是蝦夷私商和薩摩藩等吞併大明琉球屬國的罪人導致的!

這一系列的操作,大明內部有很多文官覺得不理解,在傳統老派官僚看來,打仗贏了就贏了,割地就割地,滅國就滅國,還需要什麼條約?自古有這種東西麼?

但朱樹人卻力排眾議,堅持在華夏也培養這樣的國際法習慣,因為他知道如今這個時代終究已經接近近代了,西方十幾年前已經搞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近代外交的雛形已經成型。

如果大明不跟上,未來總不能跟慈禧那樣“對全部西方列強宣戰”吧?大明再強,哪怕有朱樹人的開掛,也只是一時的,如果制度建設不跟上,終究沒法同時跟全部外國為敵。

所以該有的國際秩序規則還是要用,只不過大明可以加入到規則的制定中去,甚至將來主推一套由大明立法的國際交涉準則,而不是固步自封白白把國際標準制定權讓出去。

這次的對扶桑終戰條約,就當是一個練手吧。

如今已邁入1660年代,距離平行時空滿清和羅剎人簽訂尼布某條約也就不到三十年了,提前二十幾年開始練手,也算是不錯的熱身,將來就不會吃虧了。

大明收穫了足夠多的永久性法理收益後,在實際退兵問題上,也就可以給江戶幕府一點小甜頭,至少可以讓江戶幕府對內有所交代,不至於導致歷史提前太久脫離原軌。

朱樹人很清楚,他並不希望江戶幕府因此而倒下,更不希望扶桑人因為這次的“喪權辱國”就對內反思、奮發圖強,更不希望扶桑因為外敵而徹底團結起來、尊王攘夷提前近代化。

讓扶桑保持各方勢力各懷鬼胎的狀態,才是對大明最好的。

就好比控制尹拉克最好的辦法絕不是把薩旦姆幹掉,幹掉之後你連個談判的對象都找不到,還得親自面對遍地的軍閥武裝,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麼,後世米國人在尹拉克的教訓已經夠深刻了。

為了讓江戶幕府不至於倒下,大明在談判的最後階段,也默許了江戶幕府對內對外兩套宣傳口徑的做法,並不去拆穿江戶幕府。

比如,大明軍隊從已經被血洗成廢墟的長州藩、廣島藩,以及北陸的奧州藩、羽州藩、仙台藩撤軍時,實際上當然是大明自己不想打了,從泥潭抽身主動後撤,雙方也沒有發生更多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