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重燃 作品

第164章 曹孟德真假之言,再見郭奉孝!

    “魏王既不在意史官如何評說,又何必問後世的看法?”

    江逸並不認為,曹操說的話都是真的,指望曹操跟一個人掏心掏肺,哪怕這個人來自後世,也絕無可能。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讓人真假難辨。

    這似乎,是曹操的一種語言藝術,永遠都不會讓人看透自己。

    江逸仔細剖析曹操的每一句話,他刺張讓是真,不滿董卓倒行逆施是真,敢於興兵討董是真。

    至於是否是真的只想利用自己的權勢,去考驗獻帝,歷史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只能由後世猜想。

    甚至,哪怕眼前的曹操回答了這個問題,也不足以取信於人,沒人可辨出真假。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前期,的確是為漢室中興而努力過,否則就不會為了刺殺張讓奮不顧身了。

    而在他起兵之前,被舉孝廉是真,申明禁令、嚴肅法紀是真,敢依法殺皇帝寵信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是真。

    敢在忠良之臣被宦官所害時,向漢靈帝多次諫言朝中奸逆滿朝,而忠良之人卻要無端受害,得不到重用,也是真。

    朝中政治昏暗,曹操不肯迎合權貴,託病回鄉,仍是真。

    這種種真跡象,無不表明,曹操雖然對大漢的朝廷不滿,但對大漢皇朝,卻有著自己的忠與義。

    至於中後期,是因為忠義變質了,才做出挾持天子,掌控朝政,遲不還政的舉動。

    還是因為一切真如曹操所說,是因為他覺得獻帝無法如同漢高祖一般,挽大漢於將傾之際,於是便只能自己把控朝政?

    饒是江逸,也無法從這位奸雄的神色中,看出一絲端倪。

    他發現,關於這個問題,始終無解。

    即便他親自來到這個時代,對話曹操,也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這是個幾乎不可能完全說真話的人,他看似什麼都說了,什麼都極有道理,但就是在這看似正確的道理中,似乎又藏著端倪。

    無愧為奸雄。

    這一刻,江逸對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