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重燃 作品

第481章 民,不可使由之?

    “之後,我便知道在魯國已無法實現復禮之路,便於55歲時,周遊列國,希望可以實現心中之志!”

    江逸靜靜聆聽著孔子的話,他可以想象到一些孔子的艱難。

    真正處在那個節點的孔子,所受的苦只會遠比想象的還難上數倍!

    55歲,在古代那個醫療條件下,早已算是高齡,就算不受國君重用,也大可以找一避世之地隱居,但他並沒有,而是毅然決然踏上了其他途徑!

    即便可能水土不服,即便可能死於刀槍之下,卻依然試圖在亂世之中,喚醒一個人人友愛的大仁之世!

    別說現代人難以理解,就算是在古代也極少有人會認同,但他就是如此做了!

    而且硬生生開創了一個影響世界兩千多年,並還將影響世界的學派!

    最讓江逸感到吃驚的,是這位聖人,從頭到尾,都沒有關心過是否可以長生這個問題。

    他第一個問的問題,是後世是否,人人有書讀……

    想到這裡,江逸再看向這個比自己還高,卻已經躬著背,連走路都十分困難的老者,心中的敬意,已難以言表。

    “典籍記載,夫子這一路上並不平坦,尤其是途經陳國時,被陳國派服勞役的人將您圍困在一個渺無人煙的半道上,絕糧足有七日!”江逸說出了他認為最為艱險的一個時段。

    那個時候,孔子59歲……

    一個古代快六十歲、兩米左右的人,絕糧七日還能存活,可想而知,後世說孔子能夠‘以德服人’也並非沒有道理。

    這體魄和毅力,即便是年輕人都未必能行。

    華夏觀眾聽到這裡後,也都忍不住敲擊著彈幕:

    “之前只知道孔子的言行被編成了論語,卻沒有想到他竟然受了這麼多的苦!”

    “周遊六國,在我們看來多麼瀟瀟灑灑的四字,可在那個條件下得多受罪?”

    “不過孔子也愚民啊,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不就是愚民的思想嗎?”

    “說實話我覺得這句話一直很有問題,我覺得民可使和不可使後面都應該有一個逗號,孔子要想愚民還周

    遊列國有教無類幹嘛,那不是愚蠢的打自己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