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方孝孺朋友

    “唉,新政被廢,乃老夫一生之痛。”

    范仲淹發出了重重的長嘆。

    江逸鄭重地看向他,心情同樣不太好:“先祖所倡導的慶曆新政,其中第一條就是澄清吏治。”

    “仁宗時,官吏升遷採用“磨勘”制度,只講資歷年限,不間政績,導致官吏因循苟且,無所作為。”

    “無錯,老夫因此提出澄清吏治之策,主張破格提拔政績卓著的官吏,撤換有罪和不稱職的官吏;並規定朝官及郡縣官吏,有人保舉在三年任期屆滿即與磨勘升遷,否則便要等到滿五年之後,方行磨勘。”

    范仲淹憧憬道:“若能如此,大宋何嘗不興,百姓何愁不能安樂?”

    “再就是抑制僥倖,我大宋自宋初以來,恩蔭制度造成官僚濫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任學士以上官職的,在二十年內通過恩蔭,其兄弟子孫出任京官的居然有二十餘人!”

    江逸深表贊同:“宋朝的恩蔭制度的確很誇張離譜。”

    “後世史書記載,這個制度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如果家裡有一個人當了官,那麼子孫以及其他的親族都可以乘恩受封。”

    “因此,在宋朝的官宦場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十分奇妙的現象。”

    江逸心念一動,時空之鏡驟然生成。

    一座嶄新的大院映入眼簾,大院裡聚集了許多了青年男子,各個皆穿著吏服,他們坐在院子裡四仰八叉,喝酒放縱,暢談今天又拿了多少金銀珠寶。

    “這些都是來源於一個家族的官吏,晚輩認為,宋朝最混亂離譜的地方就是這裡,很多的大臣和詩人、大儒等名人之間都有著血緣關係。”

    “他們在朝堂和地方爭來爭去,嚴格來說都屬於親戚吵架,導致宋朝一整個官吏從上到下的氛圍,都更像是幾大家族之間在瓜分天下。”

    范仲淹聞言神色更加沉重,他沒想到,最後和自己有著共同見解的,居然會是自己的後輩。

    他多想仁宗也能無條件地理解他,支持他啊。

    可惜,他終究沒有遇到秦孝公。

    敢於無條件地相信變法重臣,用君權給予他最

    大的支持,這樣的人,翻遍整個歷史都很難找到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