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天選之將

    海軍的問題就難辦了,想造一支艦隊,那麼幾百萬弗洛林就是聽個響,最多搞出幾艘護衛艦和巡航艦,再算上火炮和水手的訓練,那花費簡直是天價。

    奧地利海軍方面提出要造四艘四級戰列艦、六艘巡航艦、以及十艘護衛艦的強大編隊,以保持對薩丁海軍的絕對壓制力。

    實際上薩丁王國海軍有一艘二級戰列艦作為旗艦,還有一艘三級戰列艦,以及十艘四級戰列艦,雖然在艦船數量上遠少於奧地利海軍,但是炮艦和戰列艦的差距並不是數量就能彌補的。

    1827年的海戰中,英國戰列艦“亞細亞”號和“伊斯特”號,闖入埃及海軍隊列,僅用兩個小時就粉碎了埃及的海軍夢。

    然而他們並不是英國人在海上的最強力量,在那些一級風帆戰列艦面前也只能瑟瑟發抖。

    奧地利的對手不是英國人,也不是薩丁王國,而是埃及人的艦隊。

    此時與英國比拼海上力量等於找死,奧地利能用的戰列艦數量還比不上對方一級戰列艦的數量。

    薩丁王國與奧地利接壤,完全可以用陸軍平推,不用懷疑奧地利軍隊絕對有這個實力。

    而兩次土埃戰爭中,奧地利暴露出來的無能,才是奧地利國際地位下降的真正原因。

    後世人總說梅特涅軟弱無力,才導致英國人跳過奧地利單獨對埃及施以懲罰。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奧地利沒有一直強大的海軍,只能看英國人的臉色、法國人的臉色、俄國人的臉色,導致梅特涅舉棋不定,最後只能默認英國的行為在英國背後做小弟。

    可英國人並沒有打算收奧地利帝國這個小弟,轉身就將奧地利丟在一邊,克里米亞戰爭時又拉出來背鍋。

    為了改變奧地利的命運,一支能打敗埃及艦隊的海軍是必須的。

    在納瓦里諾海戰之後,埃及的海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以此時奧地利海軍的力量還真能應付。

    但如果一切按照歷史的發展,奧斯曼的艦隊會叛逃到埃及,而此時奧斯曼的艦隊擁有大小艦船三十餘艘,其中包括這個時代最大的風帆戰列艦“馬哈茂迪耶”號。

    這就不是奧地利海軍應對的了,沒有實力自然底氣不足,當然指望奧地利能在兩三年裡就建立一支能打敗奧斯曼海軍的艦隊同樣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