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左支右拙

    1839年5月。

    奧地利軍隊突然出現在諾維薩德,這引起了波斯尼亞總督的恐慌,同時塞爾維亞也向奧斯曼帝國發出了求救信號。

    因為只要奧地利人越過多瑙河,就能對他們發動進攻。

    奧地利一方至少有5萬的正規部隊,而此時無論是波斯尼亞還是塞爾維亞,都拿不出可與之對抗的力量。

    塞爾維亞在推翻了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的統治之後,整個國家就陷入了動盪之中。十七人議會的諸位紛紛賄賂屯兵在此的奧斯曼帝國帕夏,為了那所謂的至高權利,他們之間不斷相互攻伐。

    這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是件好事,埃索爾帕夏也樂於見到這種場面,他想利用塞爾維亞人內部不團結這個弱點來削弱他們的力量,最終達到重新控制塞爾維亞的目的。

    然而奧地利帝國軍隊的突然造訪,讓局勢頓時緊張起來。表面上佔據了優勢的武契奇,在內戰中損兵折將,更是將塞爾維亞的諸侯們得罪了個遍。

    武契奇的背後是俄國人,而被他鎮壓的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背後正是奧地利人。

    其實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從沒真心效忠過任何一方,他可以跟隨卡拉傑喬爾(曾經的塞爾維亞獨立派領袖)鬧獨立。也能為了榮華富貴砍了卡拉傑喬爾,把他的頭送給蘇丹當成自己晉升的階梯。

    他可以為了獨立宣佈效忠俄國,也能為了擺脫俄國的影響力和奧地利眉來眼去。

    米洛什始終都只有一個目的,建立大塞爾維亞,他心中的大塞爾維亞是一個包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以及整個巴爾幹半島的超級帝國。

    米洛什的兩面三刀早就把奧地利、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得罪光了。

    但武契奇和十七人議會並不知道,只當是奧地利人要出兵幫米洛什鎮壓叛亂。

    武契奇的使者很快到了俄國,可卻被告知沙皇只能保證塞爾維亞不會被奧地利吞併,援兵只有一位俄國軍事顧問,就連之前那些無處不在的俄國間諜,也不知不覺間消失了。

    此時武契奇和十七人議會只能暫時放棄,爭奪塞爾維亞統治權的混戰,向奧斯曼帝國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