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

    可這一次五國協議壓根沒有達成,法國人沒收到邀請。而俄國人對於英國反對他們的海峽霸權耿耿於懷,更是在和奧地利達成一致之後,不準備賣英國人面子。

    奧地利也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沒有選擇做帕麥斯頓的小弟,而是打算為自己爭取利益,也沒有理由接受帕麥斯頓的命令,去參加什麼倫敦會議,更不會派艦隊替英國人打仗。

    多國艦隊沒有出現,只有一支孤零零的英國艦隊。歷史上正是由於多國艦隊的出現,讓阿里放棄了自己瘋狂的計劃,因為他無法和整個西方世界為敵。

    但此時一支僅有八艘戰艦的英國艦隊,居然敢炮轟貝魯特,阿里立刻派出了他那支擁有28艘主力艦的強大艦隊。

    他相信在岸炮和強大艦隊的夾擊之下,沒有一艘英國船能離開貝魯特的海岸。

    攻擊英國艦隊,在默罕默德·阿里心中只是下策而已,他最希望的還是能和奧斯曼和談。

    起初馬哈茂德二世之死傳到埃及,讓默罕默德·阿里欣喜若狂,高呼“安拉有眼”。

    因為在他心中,奧斯曼帝國從開戰之後就一直節節敗退,重金打造的海軍叛變了,寄予厚望的新軍被打散了,現在就連蘇丹本人都死了,奧斯曼似乎只能選擇投降了。

    可是預想中的大崩潰沒有發生,也沒有大批奧斯曼人投降響應阿里“大阿拉伯帝國”的號召。

    之後新上任的蘇丹更是昏招迭出,居然在這個時候提什麼改革。可事情的發展再次讓阿里大跌眼鏡,奧斯曼平民踴躍參軍,就連一直按兵不動的英、俄都開始了行動。

    這讓阿里不得不孤注一擲,他很清楚如果不把這些列強打疼,他們是不會聽自己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