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殺戮的理由

    隨著奧地利帝國政府正式向匈牙利地區下達通知,要求嚴懲“馬匪”,其後包括匪首在內一共十六人被判處絞刑,標誌著此次內亂的結束。

    但實際上這個數目遠遠低於實際參與者的人數。自馬匪之亂拉開序幕後,迄今為止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在匈牙利大平原上,至少殲滅了上名萬“馬匪”,而遭到這群渾蛋戕害的平民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奧匈雙方卻都不想這起醜聞擴大化,所以十六人是一個相對合理的數字,畢竟人太少了沒有說服力,如果太多了在別有用心之人的挑唆下會凸顯出奧地利殘忍的同時,將匈牙利一方的責任洗的乾乾淨淨。

    而被執行絞刑的倒黴蛋,原本就是毫無生還希望的死刑犯,所以也不是錯殺,算是一個大家都還能接受的結果。

    經過此次事件的薰陶,科蘇特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貴族們的不可靠。而中小貴族相當有限的實力,導致面對正規軍時毫無還手之力,所以只有發動農奴和市民階級才是戰勝強大軍隊的法寶。

    同時,大貴族對於科蘇特的反感也在與日俱增。之前由於這個傢伙兩面三刀的嘴臉,讓很多有名望的家族受到了損失,甚至部分的“鄉村貴族”為了洩憤還曾派人追殺過他。

    匈牙利的城市貴族代表住在奧地利和國外的大貴族,鄉村貴族則是代表土生土長的地方勢力,不要和波蘭的貴族體系混為一談。

    熟知法國大革命催發出歐陸民族覺醒運動的科蘇特深知民族主義是增加凝聚力和戰勝強敵的不二法寶,因此他這次決定和一些大馬扎爾主義學者聯手,將他們的祖籍從歐洲定到了亞洲。

    他們的本意是想將自己和歐洲的其他民族區別開,但是由於不久前奧地利帝國成功收復了西波斯尼亞這一偉大壯舉,讓桀驁不馴的克羅地亞人信心空前膨脹。

    有克羅地亞學者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指出,是馬扎爾人搶佔了克羅地亞人的地盤,才將他們從平原趕到了山區,這讓場面一度陷入了尷尬。

    更可怕的是,此語一出立刻在克羅地亞地區引起了激烈反應,因為數百年來馬扎爾人一直都在壓迫克羅地亞人。

    近些年來大馬扎爾主義的盛行,更是讓克羅地亞人如坐針氈。馬扎爾人的同化手段,實在太過殘暴。不只要在精神上消滅其他種族,更是要讓其肉體也隨之消亡。

    這股馬扎爾風最先是被塞切尼掀起來的,他的終極理念是讓貴族們認同並接受農奴,通過這種渠道進而最終讓他們成為與貴族一樣平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