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 作品

第三十二章 總統競選(下)

    哈里森則嘲笑劉易斯·卡斯只是個上校,而且和馬丁·範布倫政府那些奢侈腐敗的官員一樣,用國家的稅收為自己置辦精緻的行頭,就像歐洲宮廷之中那些虛偽的貴族一樣,更戲稱現在的白宮是“小凡爾賽”。

    “我們的國家正在遭受苦難,而他的統治者卻是在及時行樂,我要和我國的人們同甘共苦!”這幾乎成了哈里森的口頭禪。

    很顯然這是一種引起共鳴的策略,由於最近幾年美國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差,很多人開始懷念起那個被他們趕下臺的暴君,安德魯·傑克遜了。

    所以約翰·泰勒趁機將哈里森包裝成了“人民的候選人”、“戰鬥英雄”,意圖打造一個“迪普卡奴的英雄”與“新奧爾良的英雄”傑克遜並駕齊驅。

    雖然此二人都被稱之為英雄,但實際上只是因為他們在這兩個地方進行過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而已。

    競選進行得十分激烈,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第六任總統)甚至評價道。

    “這個國家正處於空前的動亂之中,每天都有數千人去聽那些扇動性極強的演講,並且在之後通過他們自己,將那些言論傳播得更遠。”

    “這場運動的前途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按照歷史規律來講,這些由政黨發起的運動,若是不加以制止遲早會演變成一場革命,就像當年的法國大革命一樣。”

    但實際上這場總統競選,比起以往的政治運動,更像是一場娛樂節目。

    而弗蘭茨就是這場娛樂節目的銀屏後的導演之一,由他和專人在幕後操縱和金錢賄賂等一系列手段。比如有一天輝格黨人去給聽演講的人發糖果,緊接著另一天民主黨一方就開始送麵包。

    之後又開發了抽獎送黑奴的活動,民主黨一方立刻跟上表示要抽獎送縫紉機。

    輝格黨請了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樂團去演奏圓舞曲,民主黨就請了百老匯去演歌劇,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雙方還編排了一大堆的歌謠來詆譭對方,然而決定最終結果的還是鈔能力。

    弗蘭茨在一番大肆賄賂之後,很多選舉人都轉投了哈里森,並且讓其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民主黨力挺的劉易斯·卡斯。

    由於馬丁·範布倫的失勢,約翰·泰勒開始著手清理美國政府的貪汙腐敗問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這位曾經隻手遮天的國務卿,自然是首當其衝。

    可當美國政府的調查員趕到的時候,已經是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