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 作品

第六十九章 蒂羅爾兵工廠

    奧地利,蒂羅爾

    在一處重巒疊嶂與山林密佈的峽谷之中,坐落著幾間古老的庭院。

    一側是陡峭的山崖,另一側是清澈冰冷的湖泊,湖光山色與萬年雪霜交相呼應,讓人彷彿置身於人跡罕至的仙境。

    只不過一圈十分突兀的柵欄破壞了美感,大門上掛著施洛華伐木場的木牌更是讓人覺得俗不可耐。

    這座外表上看似再普通不過的農家作坊隱藏著一個外人毫無知曉的巨大秘密-一座新式武器的秘密研究中心,而室內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後膛槍的最後測試工作。

    如果是眼尖的專業人士一下就能看出此槍的完成度比德來塞的步槍更高,甚至困擾整個世界武器界的大難題—氣密性也被攻克了。

    研究中心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是勝在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內部不但設有專門的火藥廠和精鐵廠,甚至還配有一家橡膠工廠,而密封膠圈就是他們的傑作。

    時下包括普魯士在內的世界各國製造槍膛線的方式依然採用單點鉤切法。這種方法早在十六世紀就開始運用了,但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效率低下。

    使用這種膛線製法的工匠必須要用一把足夠堅硬鋒利的鉤狀削刀,在槍管內邊轉邊切、慢慢地一條條地削出膛線。

    通常來說一條膛線就要拉削二十次以上。如果想要造一把好槍同一條膛線需要拉削100以上,因為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嚴密。

    但一支槍管通常有6-8條膛線,而且當時幾乎都是手工完成,這工作量就非常恐怖了。不過正因為在質量上有保障,制槍匠的手藝經常受到追捧。

    當然弗蘭茨不會採納這種製法,相反他給出的建議是模頭擠壓法,這是一種二戰後期沿用至今的做法。

    其實這種製造法過程並不複雜,就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槍膛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面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接下來借用高壓機器的輔助從洞中邊轉邊壓下去,將槍管內側擠成陰膛線和陽膛。

    該法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好處。第一就是精準,用模頭擠壓法制造出的膛線,可以抵得上一位熟練制槍匠數百次的拉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