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期 作品

第九十一章 “銀行家”們的反擊(下)

    弗里德里希非常希望以幫助南明更快奪取根據地為由拿西婆羅洲上的荷蘭據點當靶子。但卻很快被弗蘭茨阻止了,畢竟如此一來就等於向荷蘭東印度公司開戰了。

    按照弗蘭茨的計劃,朱瓊英和她的南明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奪取加里曼丹島。但與以往相比,這一次他似乎顯得過於吝嗇了。

    不但一支最新式的後膛槍都沒提供對方,就連火炮也只應付性地拿出了四門四磅炮。左輪手槍倒是給了2000把,但這種輕武器根本派不上用場。

    它自身的限制太大;雖然具有射速快的優點,但是無論射程和精準度與威力都遠不如步槍。

    而那種輕型炮用來對付木門土牆還勉強湊合,但對於厚重的石牆或者是緩坡還有稜堡根本束手無策。

    當然這裡面也有弗蘭茨自己打算的因素。嚴格地講,南明和蘭芳和大港和三條溝甚至還有荷蘭人之間的武力衝突和戰爭不沾邊,差不多屬於幫派械鬥一類。

    再說了鄰近的真臘就有武器廠,只要南明財力還算充沛或者是有與之交換的物品都能得到軍械。

    既然和幫派火拼相似,那麼巷戰必然少不了。而這種近距離交鋒顯然是射速快且輕便與易於攜帶的左輪手槍更佔便宜。

    說到重型火力,在加里曼丹島那種複雜的叢林地形中運送重炮是強人所難。

    而且按照弗蘭茨的估計,他不認為蘭芳那種一盤散沙的組織能有像樣的抵抗。

    雖然那些人在面對豎起大明旗幟的奧地利軍隊面前表現得勇勐無比,但是他相信那不過是恐懼衝散了理智而已。

    而且比起武器和金錢上的支援,大義和綱領上的支持才更為重要。當然有了奧地利的軍火裝備,會讓這個進程加快很多,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會減小不少。

    當真正的大明軍隊捲土重來,又有多少人願意為大清陪葬呢?比起得不到大清承認的蘭芳,弗蘭茨覺得正統的南明王朝顯然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