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生意

1842年4月21日。

北意大利,薩伏伊。

維托里奧作為阿爾貝託的長子與威尼西亞總督之女,哈布斯堡家族的瑪麗·阿德雷德聯姻,這似乎在證明薩伏伊在向奧地利帝國靠攏。

然而就在一天之後,撒丁王國國王卡洛·阿爾貝託一世又與法國人簽訂貿易協定,內容就不說了,但結果就是將其變成了繼巴伐利亞之後,法奧之間的又一個二道販子。

哈布斯堡和波旁在意大利的博弈已經持續數百年了,對於薩伏伊的這種動作,雙方也都是見怪不怪了。

奧地利帝國拉著教皇國和一眾自己的親戚們搞亞平寧商業同盟,法國拉著撒丁和南意大利關係不太好的親戚搞西地中海同盟。

當然法、奧爭霸,英國這個攪屎棍又怎麼可能不插一腳呢?在英國的幫助下,泛地中海自由貿易同盟被建立起來。

英國人的邏輯很簡單,誰強它就揍誰,保持這些國家的獨立地位,避免有國家做大。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將這些國家組織起來,當自己的經濟殖民地和排頭兵。

其實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歐洲國家不再傾向於貿易保護,而是自由貿易。因為每個國家都覺得自己佔據了優勢,可以碾壓其他國家。

意大利便成了第一個以“自由貿易”為名的戰場。為什麼不是德意志呢?因為德意志關稅同盟將英、法大部分的力量拒之門外,而且巴伐利亞的“覺悟”也要比撒丁王國高一點。

只不過這一次奧地利並沒有忙著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去搶佔撒丁或者南意大利的市場,而是如同過去一般圈地自萌。

法國南部的經濟差,奧地利人全力進攻是有可能在其南部打出一個缺口的,在高端工業品的競爭中奧地利也完全不懼英國人,但是那又如何?

這並不能給奧地利帝國帶來多少收益,而且由於原材料問題,很多產品國內的需求都很緊張,再用其擴張市場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這種虛假的市場佔有率,其他列強只要一紙法令就能將其清零。肯定有人要問了,不是有契約精神和自由貿易嗎?

但那只是在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才能成立,否則“棄約精神”分分鐘教你做自己。

想和英國人一樣做世界工廠僅靠奧地利自身的工業能力是不夠的,畢竟英國佬還沒被猶太金融財團忽悠瘸和後世的美國佬一樣搞去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