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草堆

 因為前些年的進口數量一直在呈爆發式增長,而打通了更多市場之後,奧地利反而進口量的增加卻很少,這便引起了約翰·泰勒的懷疑。 

 雖然這位總統是被趕下臺的,但是他在下臺之前依然給繼任者留下了大量的資料和分析成果。 

 而作為繼任者的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是一個強硬的排外分子,他會找任何理由證明外國人都是威脅。 

 不過雖然雙方都不喜歡對方,但是生意還是得做,畢竟奧地利的紡織業剛起步,美利堅合眾國同樣因戰爭而元氣大傷。 

 於是乎,後者便以這種較為隱秘的方式來報復前者。 

 普魯士同樣不希望奧地利國內太平、安定,雖然此時前者在與後者的競爭中正處於絕對劣勢。 

 但是對普魯士來說還遠未到放棄的時候,畢竟比這更絕望的場面他們也不是沒有經歷過。 

 其實普魯士最想挑唆的是波西米亞和匈牙利,但是前者的民族主義漩渦太過可怕。 

 後者則是被奧地利一方有意地與世隔絕了能量大不如前,而且其內部混亂不堪很難組織起有效的“***”。 

 撒丁則是看奧地利不爽很久了,卡洛·阿爾貝託深受國內暴亂之苦,自然希望一旁強大的鄰居能和他“同甘共苦”。 

 實際上從1841年開始由於革命思想的散播,卡洛·阿爾貝託就不得不批准法令設置代議制政府。 

 這個政府非常激進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反奧、反法,但是卻一直在亞平寧地區四處搞小動作。 

 俄國人則是很矛盾,他們一方面希望奧地利向意大利擴張,最好是能直接拿下撒丁然後和法國人打得頭破血流才好,但另一方面俄國人又不希望奧地利太強。 

 而兩西西里王國的費迪南多二世則是典型的心裡沒逼數,他想要主導亞平寧關稅同盟,打擊競爭對手完全是常規操作而已。 

 但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野望,因為整個亞平寧關稅同盟就是奧地利自己的玩具,根本不存在更換主席的可能。 

 搗亂的國家雖然不少,但是真正能對意大利地區局勢造成影響的只有英、法、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