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還債

詹姆斯·波爾克在聲稱要解放奴隸的同時從未間斷購買更多,更年輕的奴隸。只不過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並沒有蠢到親自購買奴隸的程度。

這一切都是由其妻子沙拉·波爾克代勞,秘密的奴隸交易一直持續到詹姆斯·波爾克離世。

波爾克本人認為將奴隸視為動產在道德上是正確的,但這卻並不符合當時的主流觀點,所以購買奴隸的事情他只能秘密進行。

“詹姆斯·波爾克從未購買過奴隸,那些交易不過是為了讓家庭生活和睦。”

就奴隸而言,波爾克更偏愛那些年輕且有效率的奴隸。

“尤其是那些女孩兒,她們一生中可以創造更多價值,每一個奴隸產下的孩子都將是我財產的一部分。”——出自波爾克寫給其表兄的信。

此外在波爾克的秘密交易中兒童的比例相當高,幾乎佔了所有交易的60%,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極富眼光的做法。

因為兒童奴隸更便宜,“使用年限”也更長,甚至歷史上還有美國的經濟學家因此稱其是“偉大的投資者”。

雖然有些段子中經常說莊園裡的奴隸要比工廠裡的奴隸過得更好,但是單就未成年人而言在莊園中未成年奴隸死亡率為45%,而國民的未成年人死亡率只有23%。

也就是說美國的奴隸有接近一半無法活到成年,而普通美國人有四分之三都可以活到成年。

在波爾克的莊園中未成年奴隸死亡率為55%,這主要是其妻子專注於繁衍更多的奴隸以獲得更多的利潤,讓那些少年承受了他們這個年紀本不該有的苦難。

波爾克不動奴隸制,那就只能拿英國人開刀。但以此時美國的國力這件事情同樣做不到。

畢竟此時的美國得罪了奧地利,同時又和法國人是競爭關係,棉花唯一穩定的銷路就是英國人。

實際上奧地利有自己的棉花田,法國人同樣在他們的北美殖民地搞了大量棉花種植園,不但模式和美國人差不多,就連裡面的黑奴和監工都是從美國弄過去的。

所以為了保證美國棉花的銷路,英國人波爾克是萬萬不敢得罪。

其實即便是沒有上面那條,美國的軍力和國力也無法和英國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