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瑞士的寒冬

 1845年對於瑞士來說是可怕的一年,冬天沒有下雪,全年水災不斷,農作物歉收,從比利時進口穀物又帶來了馬鈴薯晚疫病,到冬季麵包的價格比1844年上漲了1000%。 

 人們不得不在垃圾堆裡尋找一切可食用的東西,很多人都需要靠領救濟金生活,全年的死亡人數是出生人數的兩倍還多。 

 曾經的瑞士是中歐紡織業的中心,然而隨著各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出臺瑞士的紡織業進入了寒冬。 

 由於弗蘭茨的干預奧地利紡織業異軍突起,加上控制了廉價的原料產地,更是對整個中歐地區的紡織業進行了降維打擊。 

 如鐘錶、機械製造等行業同樣慘重,尤其是在與奧地利和法蘭西開放貿易之後國內工業更是一片哀嚎。 

 大量廉價到可怕的外國工業品進入了瑞士市場,從奧地利引進的先進農具在解放了勞動力的同時造成了大量農業人口失業。 

 而同時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大量的農田被變成牧場,更加劇了這一現象。 

 在這種背景下瑞士的經濟要比歷史上脆弱得多,當天災來臨時瑞士政府和人民都顯得束手無策。 

 瑞士周圍強國林立,它自然不敢把矛盾轉嫁給奧地利、法蘭西、普魯士這種強國頭上。 

 於是乎瑞士國內各邦之間瘋狂施加掠奪性關稅,提切諾州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瘋狂加稅,光是過路稅就有十三種,而且還添加了大量違禁品檢查,路過的每箱貨物都必須接受檢查。 

 伯爾尼開徵消費稅,目的是打擊沃州的釀酒產業,瓦來州由於自己產業齊全乾脆禁止其他各州貨物進入當地... 

 瑞士唯一穩步增長的行業便是旅遊業,由於地處阿爾卑斯山脈風景宜人,同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和貴族也更願意為此買單。 

 再加上交通業的發展和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讓旅遊業正在向一項獨立的產業發展。 

 不過此時的旅遊業被稱為旅行更合適一些,畢竟大多數的旅遊都是帶著強烈目的去的。 

 比如藝術家採風、尋找靈感,又比如商人去尋找商機、洽談生意,亦或是像是卡爾大公那樣壓根就是去踩點準備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