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魚翁 作品

第224章 首次獲200經驗值獎勵,這是傳衣缽嗎?

    患者麻醉成功後,周燦站在主刀位上準備實施手術。

    “小周,這是你第一次做這種手術,有幾點一定要注意。”柳老在周燦動刀前說注意事項,說明手術存在極高的風險性。

    “術中需避免損傷頸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和副神經等重要解剖結構。”

    這就是一個正常提醒。

    就算柳老沒說,周燦也會小心操作。

    “這個病會導致炎症反覆發作,故應在急性炎症控制後及早手術切除。如果瘻道細小,無分泌物或分泌物甚少,又或者患者是2歲以下幼兒時,應暫緩手術。”

    手術指標不符合,那就堅決不能手術。

    否則容易出現過度醫療,弊大於利。

    周燦認真的聽著,把這些寶貴的診療經驗都記在心中。

    “術前要做瘻道造影,想必就不用說了。這個手術容易造成大出血,所以還要做好輸血準備。”

    柳老繼續指導著周燦與下級醫生們一些手術的要點。

    做這種瘻道造影,多使用碘油。

    目的是為了查清瘻道的方向、深度與走行途徑。

    有些瘻道可能不止一個走向,這種更需小心。

    如果術前不做造影檢查,貿然手術,即便手術經驗再豐富,也有可能栽跟頭。

    “這位患者應採用兩個水平切口,所有瘻口在頸部下1/3時,都應採用兩個水平切口。沿著下頸部瘻口周圍皮膚作橫向的梭形切口,在頸總動脈分叉處另作一個更大的橫形切口。”

    柳老已經提前把刀口位置畫出來了。

    但是仍然給周燦等人講解了一遍。

    “如果瘻口位置高者,做一個橫形切口即可。刀口位置根據檢查結果來定,要避開動脈大血管與重要神經。”

    頸部手術作業一直都被醫生視為高風險區域。

    周燦實習近一年,想要撈一次頸部縫合機會,柳老都答應得非常勉強。

    要不是看周燦在那臺甲狀腺手術中立下大功,壓根就不會答應。

    從這件小事就能看出上級醫生們對頸部的風險評估有多高了。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別說是頸部縫皮,就連動刀子都敢讓周燦來操作。

    這一年半的時間,周燦的進步實在太大了。

    正常情況下,一位普外科的醫生從實習結束到有能力獨自在患者的頸部動刀子,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切開表皮,打開一個創口,至少需要六年以上的時間。

    三年規培,三年住院醫手術鍛鍊,上級醫生才會考慮給個頸部切開表皮層的鍛鍊機會。

    那還必須是表現優秀的那種高年資住院醫。

    吊兒郎當的,做事毛躁的,想都別想。

    事實上,在頸部做手術,基本上都是三級以上的大手術。

    風險極高。

    主治醫師在這種手術中都只配當個一助。

    周燦小心的按照刀位,平切開一個創口。切的時候,柳老的神經肯定緊繃著,雙手也是本能的握緊拳頭。他就擔心周燦的刀速太快,把患者的頸部大動脈劃破。

    血漿早就準備好了。

    萬一出事,立刻就能輸血搶救。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柳老對周燦的栽培力度有多大。基本上就是在拿前途和飯碗在冒險。

    【切開經驗值+1.】

    【你第一次成功切開患者頸部,獎勵切開術經驗值+100.】

    周燦沒想到這樣也能賺到100點切開經驗值獎勵。

    心中著實高興。

    切開頸部對他來說,其實算不上太大的挑戰。

    感覺與開腹、開胸時切開表皮沒什麼區別。

    切開術晉升到主治中等水平後,他對手術刀的觸感反饋似乎更清晰了一些。切下去時,能夠更加清晰,更加精準的知道切的是表皮,還是皮下組織,又或者血管、肌肉等等。

    它們給周燦的觸感反饋是不一樣的。

    也正是這種觸感,能讓外科醫生們神乎其神的在鋒利的刀尖上游離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

    切開後,憑肉眼想要清晰分辨瘻管其實很難。

    這難不倒醫生們。

    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切開頸部後,先從瘻口注入亞甲藍,這樣一來,在分離過程中就能輕易識別瘻管了。

    緊接著,周燦操刀沿切口設計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和頸闊肌,然後用止血鉗夾住包含瘻口的梭形皮膚,繼而沿瘻管作銳性分離。

    這個分離過程說起來簡單,操作難度卻是極高。

    需要從下往上逐步分離至頸總動脈分叉處。

    “小周,沿瘻管分離至頸動脈分叉處時,應以1%普魯卡因封閉頸動脈竇,以防發生頸動脈竇綜合徵。”

    柳老在手術過程中及時提醒周燦。

    “明白!”

    周燦一連快速完成相應操作,然後在這個平面作第二個橫形切口,並將已分離的瘻管索狀組織從此橫切口拉出皮膚外面。

    即便周燦切第一個頸部切口證明了實力,當他再切第二個切口時,柳老同樣是懸著一顆心,生怕周燦出現點什麼意外。

    畢竟這個風險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