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西風半部沙 作品

第307章 大菜市窮人的烏托邦

    送走劉陽,牛文舉也睡不著了,坐起來望著窗外漸漸開始亮起來的天。

    越往南走,天氣越熱,沒有了hlj的冰天雪地,吉林的各種交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繁華。

    模湖的輪廓中能夠看到鐵路兩側的葡萄園,果園,此時已經收割完畢,只剩下孤零零的母樹還被捆在架子上,靜靜地陷入沉睡等待合適溫度的喚醒。

    靠近經濟帶,這邊的農民絕大多數不種植糧食作物,基本上都是經濟作物,無論從忙活的時長還是勞動強度都遠遠低於糧食種植。

    火車道兩側土地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好,隔著窗戶都能夠看到被農戶丟到田地兩側的石頭,這在hlj和吉林幾乎沒有。

    土的顏色和hlj的腐殖土也沒法比,但是綜合比較收入來說這邊的農民更高。

    用一些專家的話說,農民要懂得經營才能夠走出土地,那麼話說回來,走出了土地的農民還叫農民麼?進了城市打工充其量大家稱呼你農民工,不是城鎮職工。

    其餘的農民能夠幹什麼?這是一個時代話題,很多時候牛文舉個自己定位,算是一個農民工麼?

    或許手藝人這個詞更加適合稱呼牛文舉,畢竟牛文舉走出土地後做的是廚師的行業,即便現在做了老闆,每天也在嚴格的控制著後廚的一切。

    回看家鄉的廣大土地,還有那些撂荒的地方,以及一個又一個荒廢或者即將荒廢的村落,牛文舉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受。

    上次回家牛文舉和李勝利進行了簡單的交流,老屯那邊已經有六戶人家戶口南遷,清一色奔著兒子進入城市。

    父母進入大城市只是打零工就能夠養活一家人,一年積累下來比農業創收多得多,依靠農業讓農民發家致富這已經是一個時代的神話。

    李村如果不是憑藉著李家父子的執拗,碰上了牛文舉這個思想跳脫的人,憑藉著那多山的地形,老百姓吃飽都是個問題。

    完全能夠依靠農業吃飽的或許只有盧慧嘉和劉大偉這種大規模種植土地的人,盧慧嘉依靠了牛文舉的餐廳巨大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