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249章 大明應對 下

    他與東林黨產生了很多齷齪,一旦遷都,東林黨勢必再次掌握朝堂,他絕對沒有好下場。

    楊嗣昌竟然還要引後金的八旗兵入關。

    溫體仁無法忍耐下去,極力反對道:“我反對請後金八旗兵入關,請神容易送神難。

    我們請後金八旗兵入關,一定會花費不菲的代價。

    我們把這些代價,花費到勤王的大軍,未必不能擋住黃衣賊。

    兩宋的慘痛經歷,值得每個人警醒。

    北宋與金人合作,南宋與蒙古合作,最後都導致極為慘痛的教訓。

    兒皇帝石敬瑭,引契丹人入關,他遺臭萬年。

    陛下也絕對不想當兒皇帝,請後金八旗兵入關,這辱沒我們大明朝列祖列宗。”

    眾多閣臣也發言,他們已經見識過後金兵馬的殘暴。

    又想到兩宋時期的慘狀,嚴詞拒絕請八旗兵入關這個計策。

    崇禎皇帝看到內閣極力反對,他看著楊嗣昌道:“大明的事情,大明自己去辦,不能求助外敵。”

    楊嗣昌心中很失望,崇禎皇帝太優柔寡斷了。

    現在這個危局很明顯,只有遷都才能拯救大明。

    東南那裡有足夠的稅收,也能徵上來足夠的稅。

    有人有錢有糧,士紳又對黃衣賊極為憤恨。

    崇禎皇帝又掌握著大義的名分,只要對士紳放權,發展速度會極快。

    再加上他引後金八旗兵入關。

    黃衣賊、大明、後金,將會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旦這種格局形成,兩個較弱方聯手抵抗較強方。

    大明將會獲得休養生息的時間,等待黃衣賊出現差錯,有很大希望收復失地。

    最起碼大明也能維持,南北朝的格局。

    ………………………………

    第二天大朝會,崇禎皇帝與百官討論黃衣賊大軍。

    關於黃衣賊擊敗盧象升和孫傳庭的消息。

    現在幾乎城內所有消息靈通的人,他們從一份份經過複印的傳單上,瞭解清楚事情的經過。

    朝廷宣佈這個消息,所有人昨天已經被震撼到了,今天他們表現的非常平靜。

    當楊嗣昌提出遷都這個建議。

    朝堂上瞬間變成菜市場,所有人都在爭論這這個建議。

    大部分家在北方的官員,他們都找出各種理由,反對遷都。

    家在南方的官員,支持遷都。

    但提出不同的遷都地點,有認為南京離黃衣賊太近,應該遷都到杭州。

    這些官員有著各自的立場,他們的訴求不一樣。

    大朝會討論這種,每個人立場不一樣的議題,基本不會獲得通過。

    楊嗣昌看到所有人都在爭吵,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都非常充分。

    這些人極為短視,只想著自己那一份利益。

    大朝會就在百官的吵鬧之聲結束。

    關於遷都這個議題,沒有達成共識。

    崇禎皇帝在大朝會之後,接見內閣和楊嗣昌。

    楊嗣昌立刻站出來,高聲說道:“啟稟陛下,國難當頭應該鍛鍊太子。

    臣請太子去南方募兵,北方各地天災不斷,百姓時常飢餓,已經沒有太好的兵員。”

    楊嗣昌的目的很簡單,太子是大明的繼承人。

    順天府這裡一旦出現什麼事情,太子地位無可爭議,能立刻繼位,這樣南方就不會太過混亂。

    崇禎皇帝看著內閣成員,詢問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崇禎皇帝支持太子去南方。

    順天府這裡一旦出現無法挽回的惡果。

    他可以死,大明不能亡。

    太子去南方,這需要內閣的支持。

    孔貞運立刻站出來,道:“微臣覺得對抗黃衣賊,只靠官軍的力量太薄弱。

    應該號召士紳舉辦團練,士紳出錢出兵,與官軍共同對抗黃衣賊。

    微臣覺得,派太子去南方督辦團練正合適。”

    孔貞運找到與崇禎皇帝做交易的地方。

    他之前已經與內閣閣臣做好溝通,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現在形勢危急,辦團練有利於所有士紳。

    他的態度很明顯,太子想要去南方,崇禎皇帝必須同意士紳辦團練。

    崇禎皇帝知道允許士紳辦團練,必定會出現藩鎮。

    但現在形勢十分危急,大明已經危如累卵,他同意內閣的意見,允許士紳辦團練。

    崇禎皇帝很快下旨,派周遇吉護送太子入南京督辦團練。

    南直隸的黃得功部不用北上勤王,保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