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法

    “聽說你在石室遊學?中學每學期開始,是不是有個摸底?”

    “是,這次摸底我在四中文科班是第二名,主要是被數學拉了後腿。”

    “那就好。”辜幼文鬆了一口氣:“達文,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將來啊?”

    “想過。”周至非常誠懇:“我也想成為祖祖和爺爺一樣,在韻學上專精,在史學和文學上溢出的人。”

    “你這話過了。”辜幼文微笑道:“我們在史學方面,古典文學研究方面,算是有點小心得,不過文學創作方面,卻也談不上什麼溢出。甚至連你都比不上。”

    “史學和文學,你有方向了嗎?”

    “史學方向,宋史吧,因為宋代留下的資料雖然流於瑣碎,但是量是最大最豐富的。文學的話分為創作和研究,創作我想過一本長篇小說,但是現在還在資料收集和積累階段;研究方向是古典詩歌,從宋代往上追溯,爭取能夠到魏晉。”

    “宋代史料的確紛繁,能出成果也不錯。”辜振鐸點頭。

    “歷朝史家,最讓人頭痛的的魏晉南北朝,當年歐陽修都吃不消。”周至在辜幼文面前一點不敢囂張:“這方面祖祖是大家,相比您老人家,我以宋史為方向,幾乎就是投機取巧了。”

    “那也不叫投機取巧,缺失有缺失的難,蕪雜有蕪雜的難。”辜幼文說道:“宋史,所花的精力不會比韻學差,光一個官制就是一本大辭典。”

    “祖祖,量大不怕,就怕不夠,因為……我們現在可以借力啊。”周至說道。

    “借力?”

    “對,信息技術。”周至點頭:“準確說,計算機信息技術。”

    “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能夠建立起一套《宋史》計算機信息數據資料庫,將涉及的資料都錄入進去,為每個人物的年表、軼事、官職、尊稱、字號、關係人物,相關作品等,都給打上標籤,然後通過輸入人名,就能夠將人物所有的鉅細資料都檢索出來,還可以按照年頭排序。”

    “這樣我們只需要輸入‘蘇軾’二字,就能得到一部《蘇東坡軼事彙編》;輸入‘歐陽修’三字,就能得到一部《六一居士軼事彙編》,在其名下的‘作品’一欄敲下回車鍵,就能夠跳出史書、策論、詩詞、散文等細類,將《新唐書》,《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集》都分列在其下,是不是很方便?”

    “這……”辜幼文和辜振鐸已經震驚莫名了:“這是……跨學科?”

    “其實也不算完全跨學科吧。”周至想了一下:“史料本來就是信息,只不過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信息。而信息技術,不就是為信息而服務的技術嗎?”

    “這工程……”辜振鐸想了一下那個難度:“大到沒邊啊……”

    “祖祖,爺爺。”周至說道:“想想《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我們怎麼也不會比古人編史還難吧?”

    “其實韻學也可以照此方法,還能將聲音也收錄進去,給大家一個參考。”周至繼續說道:“要是錄入一首《醉花陰》,能夠讓計算機用《廣韻》音律讀出來,應該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吧?”

    “達文說得其實有道理。”辜振鐸已經進入專業思考軌道了:“不過這對工程管理者的要求就很高了,不但需要文理兼通。而且前期準備工作……還有國家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