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八章 日子

    同齡人的帶領和示範,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雖然那個同齡人,其實是從二十多年後重生過去的。

    領頭羊之所以是領頭羊,就是在這個群體當中,他的進步和轉變,是最大的。

    當然這只是外人眼裡的周至,比如老班主任胡雪梅,就曾經用“脫胎換骨”四個字形容他。

    老媽那裡,則是白米鄉卦師說了的, 我們家周至定根之後,就不用爸媽操心了。

    小夥伴們那裡,則是周至能想,能做,能成功,比他們都要成熟細緻,相比初中,他“長得快”,提前變成了一個細膩,柔和的……男人。

    值得依賴的那種。

    其實就當事人本身來講,這樣的進步,充滿了無奈,甚至有一點心酸。

    江舒意才是成就這種變化的最核心的力量。

    體系梳理完畢思維導圖建立完成之後,剩下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熟知和熟練的重複勞動重複記憶的過程。

    這樣的過程對於周至,再沒有任何的難度。

    於是他就有大把的精力研究韻學,《說文解字》,《通鑑長編》,研究幾代辜教授留給他的東西,查古典文獻,閱讀古人筆記,將自己上一世創作的小說,進行二次創作。

    而這些東西又帶來了溢出量。

    高考古文選題大部分來自這些東西當中,寫作議論文的時候需要用到的人文典故,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需要的“引經據典”,進行思辨的時候借鑑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中的火花,到了周至這裡,基本已經熟極而流,信手拈來。

    幹完這些,他甚至還有時間跟江舒意搗亂。

    每到這樣的時候,江舒意就會露出可憐巴巴的神色,求他多些學習,少點膩歪。

    因為她覺得光要維持學習進度,就已經夠艱難了。

    包括葉欣,包括張辛夷,包括楊和,都是如此。

    因此他們對於學習,就格外的認真努力,而對於周至這樣的人,有些羨慕,羨慕裡還帶著一些對他們浪費天賦的鄙夷。

    周至自己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這不過是思想相對成熟的加成罷了。

    不過江舒意楚楚的眼神,會讓他知道什麼叫做適可而止,知道什麼是陪伴江舒意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