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所以這是真的?”

 

“找不到任何一點理由認為它是假的,自然就是真的。”

 

“那器型呢?”

 

“那位劉三爺太機械了。”四表舅說道:“首先我們知道,哥窯其實是彷造官窯燒造出來的,那麼即便是哥窯傳世極少,都是陳設器,也不能憑這一點就得出哥窯只燒陳設器的定論。”

 

“因為即便是宋代官窯瓷的造型,品種包括也很廣,固然官窯以燒造陳設用瓷為主,但一樣有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

 

“陳設瓷如尊、壺、琮、裝飾日用如爐、瓶、碗、碟、洗,甚至就連鳥食罐這類小玩意兒,可以說五花八門樣樣都有。”

 

“其中陳設器器型多彷自周、漢古制,造型嚴謹肅穆,古風樸樸,又配以紫口鐵足,更顯得風韻別緻、古色古香。”

 

“但是那般中型器其實極少將,兩宋官窯瓷器主要還是以小型器為多見,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它所表現的氣度,卻仍然不可作等閒觀。”

 

“好了,我們已經知道哥窯其實就是追求工藝儘量達到官窯的極品民窯,處處以官窯瓷器為目標和藍本,那麼既然官窯瓷器都並非只有陳設器,那麼哥窯瓷器裡怎麼可能就只有陳設器呢?”

 

“我這也不是胡亂推論,是已經有資料和事實可以證明的。”

 

“與哥窯相關的字最早見於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齊所著的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

 

“這裡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絕類古官窯,也正與以後的獻描述的哥窯特徵相符。”

 

“其後明代宣德鼎彝譜說:馬祖之神供奉獅首馬蹄爐,彷宋哥窯款式,爐高五寸六分。”

 

“此多處提到彷宋哥窯款式,兩篇章,說明了幾條信息。”

 

“其一能夠說明哥窯在元明時期,就已經被認為是宋代的名窯,這是順理成章的。”

 

“其二能夠證明哥窯並非只有陳設器,兩部著作裡提到的哥窯器,一為香鼎,一為獅首馬蹄爐,很明顯,這兩樣都不是彷自周、漢古制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