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六十八章 故事和風俗

 “土著來了。”周至笑道:“趕緊的,帶我們去大土地公公和打兒婆婆那裡去看看。” 

 “那有什麼好看的?都快風化沒了。”向宇說道:“不如去我家吃李子,葡萄,要不咱們現做涼粉涼糕也行,先說好今晚住我家不許走啊!” 

 “別鬧啊!”周至說道:“到這兒來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怎麼都得走全乎了,吃涼粉等看過這兩處地方在吃不晚。” 

 “那走,咱們快去快回。”向宇對這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點感覺都沒有,從小到大各處都玩的一點沒有驚喜感,對於小夥伴們一臉如對重大課題般的嚴肅有些受不了,揮手轉身帶路:“對了肘子,小時候我們經常朝打兒婆婆扔泥巴,大人們都不制止,但是朝大土地扔就不行,要捱打,你曉得原因不?” 

 周至笑道:“等到了我在給你講。” 

 兩處雕像一在校場壩西北角,一在西門外絕壁上。 

 刻在神臂城校場壩西北角巨石上的雕像是一位方頭大耳,身著朝服,身材魁偉,儀表堂堂的官員雕像,保存完好,背東向西,很神奇的卻是半身,然而僅半身便高近兩米。” 

 “應該就連向宇都不知道這雕像的來歷。”周至笑道:“真的土地公造像,很少會有做到這麼大的。所以這裡的人,都管這個造像叫‘大土地’。” 

 “其實這是一位南宋官員,已經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是位戶曹。” 

 “劉整叛變城陷之時,這位不知姓名的戶曹,在劉整的屠刀之下,獨自‘立東廡,向東拜闕’,之後大義凜然地殉節。” 

 “後人感念他,特意刻了他的雕像立在這裡,後來到了元代,當地人為了保護這尊雕像,便聲稱他是土地公公,使其得以保留下來。” 

 “其實中國本來就有這樣的傳統,忠義之士死後變成城隍的傳說,在很多古人筆記當中都有記載,這位蠻州戶曹雖然沒有留下姓名,然而依舊留下了形象,可供我們今日感懷。” 

 “我們為這位義士鞠三個躬吧,忠義愛國的情懷,是說破大天都不能丟的。”周至想起後世抖音上盛行的“冷靜愛國”梗,以及那些給人貼“愛國主播”之類標籤的行為,不由得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