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六十九章 傳說的來歷

“根據乾爹在山下發現的,崇禎十一年正月所立《新建神臂關碑記》記述:龍透關‘為忠山咽喉,且無可著足,僅一線可通往來’,形勢異常險要,易守難攻。”

“工程由當時守吏四川按察司分巡下南道僉事參政吳登啟主持,引用了《廣輿記》的記載,還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那個計劃,是在‘世傳諸葛武侯立’之舊址上新建而成。”

“這傳說如果是真的,那麼龍透關的歷史,甚至可以上推到三國時期。”

“後來龍透關年久傾圯,到清同治二年,瀘州署牧周錫齡主持重建,殘留至今。”

“從明代開始,蠻州城南的龍透關,便與蠻州城北七十里處的玉蟾關一起,成為川、滇、黔交通孔道一一蟾關古道上的咽喉鎖鑰。分別扼峙於蠻州南北,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關牆還在?要不我們也去看看?”方文玉有些意動了。

“離著這裡七里地呢,就是一垮了的石牆,沒啥看頭。”向爸給大家端涼糕過來,聽見方文玉想去看關牆就說道:“夏天裡太陽這麼大,就別去了吧。”

“跟著山嵴過去路倒是好走。”向宇說道:“一會兒我們男生去吧,順便找點好菜。”

衛非擺手:“要去你們去,我對關牆沒什麼興趣,對了,既然這裡讓你們說得這麼好,為啥蠻州城最後還是搬走了呢?”

“說起這個來就有意思了。”周至說道:“蠻州古稱三瀘,州治一直就在三處地方變化不定。”

“蜀中著名文人楊慎,就是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那個,還為此留下了‘三瀘名號訛千古’的說法。”

“楊升庵還寫過我們蠻州?”張路很感興趣。

“嗯,詩名叫《病中懷秋》,‘南定樓前碧草春,荔枝林下少埃塵。三瀘名號訛千古,二水沱岷會兩津。青箬海商船舫集,紅妝營妓管絃新。多情莫悔登臨數,涼夜何妨秉燭頻。’”

“誒?這好像就是寫咱們這兒啊。”